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中华附小开展“中华·秋”劳动问学周展示活动

来源:中华附小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12-02

 11月29日,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举行秋季“中华·秋”劳动问学周成果展示活动,旨在通过呈现儿童问学理念下劳动育人的校本化实践样态,为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提供思路和参考。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奚松,南京市劳动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南京市教科所科研员、正高级教师刘权华,南京市教研室教学管理部主任王少峰,建邺区教育局工委副书记肖大明,建邺区教育局小教科科长徐萍,建邺区教育局小教科杨丹,以及南京市小学劳动教育中心组成员,建邺区各小学劳动教育老师和高淳桠溪中心小学领导及教师代表。

 中华附小一直秉持“儿童问学课堂”理念,在教育部课题“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儿童问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引领下,以新时代劳动教育为主线,在劳动教育中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实现“五育”有机融合,开发了“春华·秋实”劳动问学周课程。

本次活动共分为成果展示、课堂呈现、校长致辞、故事分享、主题讲座和专家点评几个环节——

活动伊始,来宾们踏入“问学园”,沉浸于各年级的劳动艺术展示。一年级小朋友以五彩种子摆盘,热情洋溢地介绍着每一份来自自然的馈赠;二年级学生以巧手编织秋叶扇子,轻轻摇曳间,秋风似乎也带上了几分温柔;三年级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变废为宝,点亮了一盏盏匠心独运的彩灯;四年级学生深入探索无患子的世界,不仅亲手制作出环保肥皂,还编织精美手链,主动为每一位来宾佩戴,传递着秋天的温暖与美好;五年级师生合作,共同制作桂花香囊与桂花蜜,浓郁的香气与甜蜜的味道,仿佛让整个季节都沉浸在了幸福之中;而六年级则以柚子为媒,创作出一件件别出心裁的艺术作品,让秋天的果实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胡江碧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她表示,劳动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学校始终将劳动教育置于重要位置,秉持“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构建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并成功开发了“春华·秋实”劳动教育课程。 她期待此次劳动教育现场会能成为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宝贵平台,并呼吁教育同仁们携手并进,共同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新路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本次活动,学校展示了两节跨学科劳动课堂:《清洁“无患”——洗手液里的数学》和《“无患”勿忧——制作酵素洗手液》。张起宇老师的课堂,是小学数学与劳动跨学科结合的有趣实践,学生通过测量无患子与水的比例,制作洗手液,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了数学的乐趣。吉昱祯老师针对洗手液保质期问题,指导学生制作无患子酵素洗手液。吉老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倡导思考与节约,激发学生对环保清洁产品制作的兴趣与环保意识。

课后,南京市教研室王少峰主任点评指出,两课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学习,转化知识为智慧。同时强调了劳动实践应回归本源,注重劳动精神和身心和谐。

接着,建邺区劳动教育中心组成员、中华附小教导处沈军副主任分享了题为《银杏林里的那些事》的劳动教育故事。沈主任以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银杏林这片生动课堂中的孩子们的探索与惊喜。

学校赵爱珍副书记就“‘春华·秋实’劳动问学周建设路径及实施策略”这一主题进行了讲座。她围绕问学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以及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享。

活动最后,南京市劳动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南京市教学研究所科研员、正高级教师刘权华对本场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他高度评价了课堂中教师们展现出的风采,认为这充分彰显了学校优良的校风和教风,营造了一种和谐而积极的氛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风貌。刘老师着重指出,劳动教育应被视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活动,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奚松表示:“今天的活动让我见证了中华附小在推进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方面探索出的三条创新路径,一是与该校特色“问学课堂”模式的深度融合,二是校本化课程的自主开发与实践:三是实现了校际间合作的突破性进展非常有教育意义。”此外,多位教育专家也发表了点评,他们一致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生活体验,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教师应将教学根植于生活之中,超越学科界限,实现真正的跨学科融合。中华附小此次的课程活动,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学科间无缝衔接的精彩范例。

本次活动不仅生动展示了儿童问学理念下劳动教育的独特魅力,更为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之路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例与策略启迪,激发了我们对未来教育的新思考与新期待。让我们携手并进,继续在劳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深耕细作,共同开创小学劳动教育更加辉煌的明天。(撰稿:王钦 编辑:周志杰 审核:赵爱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