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质。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共同助力下,新课堂应运而生。2024年10月29日下午,建邺区第五盟区的全体数学教师相聚在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的四楼录播室开展了主题为“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的研讨活动。
第一节课由致远分校的唐燕燕老师执教《我在教室里的位置》。首先,唐老师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获得了积极的数学活动体验。接着唐老师带着学生来到了贝贝的教室,通过观察经历了“我会猜”、我会贴”、“我会排”的多样化活动理解了前与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左与右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唐老师引导学生从贝贝的教室走进自己真实的教室,通过观察自己的位置来介绍我的前后左右各是谁。最后,唐老师设计了寻卡游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当周围的同学不认识或者周围没有人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第几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感知了简单的空间关系体会到空间的多样性和有序性,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二节课由致远分校的贾娟娟老师执教《得数是6-9的加法》。首先。贾老师出示主题图让小朋友通过说一说数学故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表达。接着贾老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小方块摆一摆想说的加法故事,初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又借助竖线,让学生在竖线上画一画刚才的加法故事。然后贾老师结合操作和画图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以及通过观察“一图两式”明确算式间的联系。最后贾老师设计了加法故事我会讲、加法算式我会写、加法算式我创造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同时体会到加法的本质。
接着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的时晨老师进行了《一年级数学新教材:育人视角下的课堂实践》的专题讲座。时老师首先介绍了一年级的新教材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衔接,更是心理、习惯、方法等多方面的融合与过渡。接着分析了幼儿园大班教学的特征是游戏、活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新教材不仅是对内容的更新,更是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全面革新。然后,时老师结合这次活动的两节课例在育人目标与课堂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时老师介绍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数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整个一年级上学期都为入学适应期,因此今天的两节课例中都加入了课间操活动,缓解学习过程中的疲劳,提升注意力和精神状态,同时也提出了备课组的一些困惑。
最后,盟区首席张玉胜老师对本次活动做总结。张老师针对两节课和本次讲座进行了细致精彩的点评。首先张老师对致远分校的一年级学生的常规训练以及数学组对于一年级新教材的研究态度给予了肯定。接着,张老师在新旧教材对比中分别对两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活动设计的精彩之处进行了详细点评,同时对教师们备课中的困惑进行了解答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最后,张老师指出每次的数学研训活动以主题的形式呈现,能够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有助于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次活动聚焦新教材这样的热点问题也促进了教师们的交流和分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的理念和措施,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荟萃新课标,融创新实践。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共研共学,齐步前进。
(供稿:唐燕燕 编辑:姚睿 审核:邵明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