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上午,建邺区第九期小学数学教师个人重点课题中期交流暨培训会在新城小学北校区报告厅举行。到会专家有南京市教科所李宏亮博士、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凌校长、倪晓寅主任、柳衍老师、新城小学北校区特级教师张勇成校长。
本次课题交流的主题是“减负增效”,会议由王凌校长主持。他指出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两者不相悖,教研与科研要做到“双研合一”。他建议大家选择课题研究方向时切口要小而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学习和实践,真正做到课题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培训会首先是四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就自己的个人重点课题作研究中期的汇报与交流。内容分别是,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北校区王兴晨老师的《小学数学计量单位单元学习统整教学的实践研究》,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刘慧敏老师的《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张起宇的《问学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应用的研究》和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臧楠楠的《小学数学“作业实施清单”设计的案例研究》。
张勇成特级教师和李宏亮博士分别对老师们的汇报做了精彩点评。张勇成校长指出个人课题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关注平时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自我的成长。以“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思考”为主题,张勇成校长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点评。一是关注研究的内容。就王兴晨老师的课题为例,计量单位的梳理,单元统整的方式,凸显了研究内容;国内外标准的对比,找到了研究的抓手,凸显了研究的价值。二是关注研究的成果。就刘慧敏老师的课题为例,既注意了显性的成果呈现,也注意了隐性的成果呈现,即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指向课题名称中的“策略研究”,还要结合当前“减负增效”的背景,做出高度关联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策略。三是关注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就臧楠楠老师的课题为例,课题研究真而实,也展示了许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师是如何教会学生这些学习方法的,希望臧老师侧重这方面的总结,给老师们更多的启发。四是关注研究的过程。就张起宇老师的课题为例,从设计问学单到讲评课的实践,到完善问学单到再实践,张老师的课题研究过程扎扎实实;本课题研究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关注每个过程的实际运用,在思路设计和路径选择上建议张老师有新的思考。
李宏亮博士首先称赞这四位老师课题研究的过程很规范,中期对汇报对课题研究过程做出了梳理与总结;老师们的课题研究也是真研究,对研究本身有诊断,也有研究审视的再出发。其次,针对中期研究李博士提出了四个关键词。一是找准问题。课题研究中既要关注教学中的问题,也要关注时代的发展。例“减负增效”,减什么增什么,双减对研究的内容有什么变革,希望大家做到教学视野走向课程视野。二是延展认知。课题概念中内涵丰富和外延扩展的理解要往前走,研究的内容也要往前走,而要做好这一点必须加强学习。三是统整内容。要从学校的工作、自我的兴趣、新的路向、逻辑重构四个角度关注研究内容的变化调整。四是指向成果。课题研究也要重视结题需要什么,要有指向成果的高度关联的研究。最后,李博士针对每个课题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建议:要有“大观点、大单元、大问题”意识,以主题引领跨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指向要增强可见可触性;课题研究最终要落在促进、优化学生的学;课题研究指向研究内容,还要更多关注研究的方法和实施的方法正确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在李博士的发言的同时,他也给老师们推荐了书单,例《可见的学习》《自驱动成长》。
倪晓寅主任做最后总结。她为我们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成长感到高兴与骄傲。今天的专家指导,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在专家引领下,增长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最后她希望我们的老师们能“悦纳”研究,教育科研一直在路上。
(信息员 罗红琴 方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