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下午,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承办以“基于儿童活动经验的实验教学探究”为主题的第二盟区线上数学教研活动。
第一节课是侯玉茹老师执教二年级的《认识平均分》,侯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参与“平均分”,经历“平均分”过程,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增强应用意识。整个课堂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节课是夏秋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周长是多少》,夏老师围绕周长的含义和测量、计算设计了“拼一拼”“比一比”和“画一画”三项具体活动。活动内容既涉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多边形,也涉及了不规则图形。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联,提高测量、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第三节课是来自生态科技岛小学的洪星宇老师执教四年级的《可能性》。本节课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确定与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流想法。“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比较抽象,洪老师创造性地整合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习中发现,发现中感悟,感悟中发展。
最后是来自生态科技岛小学的朱蓉老师带来的《聚焦合情推理,让思维“活”起来》的主题讲座,朱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合情推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会老师获益良多。这次活动虽然在线开展,各学校仍然照常组织老师们集中观看,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课后积极研讨研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止。在本次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通过不断深入研读教材、真正了解走入学生、探索研讨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不断注入生命活力。(供稿:夏秋 编辑:李元 审核:张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