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南京特师附属学校开展生活语文联片教研活动

来源:特师附小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11-11


为更好地搭建校际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1月7日上午,南京特师附属学校携手南京市育智学校和南京市秦淮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适性课堂 赋能成长——《生活语文》教学评一致性”主题联片教研活动。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特教教研员谭玲、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特教教研员张新、各区特教学校生活语文学科教师、建邺区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建邺区2024新教师培训班学员、南方贝贝儿童发展中心教师代表以及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团队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南京特师附属学校的洪安娜老师现场执教课文《居民身份证》第一课时。秉持适宜、适性、适合的原则,洪老师将“居民身份证”引入课堂,把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从生活中巧妙迁移至课堂活动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操作练习,引导学生学习身份证上的词语信息,充分彰显生活语文的“生活性”。教学活动中,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洪老师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的方式,强化对重点词语的识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南京市育智学校的夏明璐老师执教八年级《居民身份证》第二课时。夏老师在课堂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依据班级学生的个别化目标及教学活动内容,实施差异性教学,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互说、互评,激发学生表达愿望,引领学生从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课堂。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的杨苏亭老师执教九年级《剪纸》第二课时。杨老师在课堂中,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注重将剪纸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融合。通过多媒体展示、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领略剪纸的历史渊源和艺术魅力。积极践行适性课堂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培养特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南京特师附属学校的叶思颖老师现场执教课文《剪纸》第三课时。叶老师巧妙运用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在美术课上亲身体验剪纸作品制作,并将制作过程及作品通过多媒体呈现在语文课堂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剪纸文化。她采用多层次对比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多角度对比绘画作品和剪纸作品的差异,深入感悟剪纸作品的独特魅力。同时,叶老师关注个别差异与评价,利用朗读评价表等途径培养特殊学生的朗读习惯。

课堂观摩结束后,四位教师就各自执教的生活语文课进行了详细的说课,阐述教学活动中的设计意图和亮点,并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评课交流环节,在南京特师附属学校郝宗群副校长的组织下,老师们踊跃发言,展开思维碰撞。既肯定了教学过程中的精彩之处,也对课堂活动环节提出了各自的意见与建议。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特教教研员谭玲老师点评道:本次教研活动结合南京市培智生活语文中心组分课时的教学研究展开,两区三校教师就同一课题展开研讨,合理划分课时目标,共同研课,相互促进。每位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精准,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多元评价,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谭老师还特别赞赏我校两位教师能利用大量素材和课程资源丰富学生视野,教师为学生搭建的学习支架和引导语自然贴切,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在各种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使生活语文课堂学习最终回归生活。淮北特校的苏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及赞赏。

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特教教研员张新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此次活动是一次跨区域的教研,是普特融合的教研,也是教师“老带新”的教研。围绕“适性课堂,赋能成长”的主题,老师们不懈努力,呈现出精彩课堂。这种普特双线的教研模式,为特教教师与融合教师搭建相互交流、深入研讨的桥梁,跨区域教研模式进一步促进校际间深度交流,实现了教师共学、共研、共成长。

通过本次跨区域教研活动,相信教师们对适性课堂及教学评一致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进取,深耕课堂,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努力让每一位特需学生都得到适性的发展。

(供稿:郭晶 编辑:叶思颖 审核:郝宗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