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教师队伍培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好学校大家谈•对话青年教师”系列活动。2025年3月4日,江苏省第二期“好学校大家谈 对话青年教师”——“读懂大先生 成就小先生:行知精神伴成长”活动在南京市陶行知学校举行。
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顾月华,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晓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方健华,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坤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曹鸿骅,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副院长赵娟、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庆晨等领导和专家,以及南京市陶行知学校青年教师代表与南京市建邺区“杰出新苗”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顾月华在讲话中表示,南京市陶行知学校不仅承载着“大先生”陶行知的精神旗帜,更是百姓心中名副其实的家门口好学校。学校长期将陶行知思想创造性融入办学实践和教育教学活动,以“尊重生命,爱满校园”为核心,深耕生活教育,在新时代谱写了动人的育人篇章。老师们分享的一个个践行行知精神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行知学校的教育温度与力量。她强调,教育必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孩子,用爱与智慧点亮每个孩子的未来,赋予他们终身受益的能力与品格。她希望,以教师发展为基石,提升教师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深化“教学做合一”的青年教师培养与团队建设,培育更多优秀的“小先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她期待通过此次对话活动,分享建邺区与陶行知学校的教育实践成果,向全社会传递教育家精神引领的教育创新好声音,展现新时代“行知精神伴成长”的蓬勃教育生机与无限可能。
对话活动中,南京市陶行知学校党支部书记彭小虎与众多青年教师分享了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办学治校的教育故事。学校以行知精神立校,以行知精神铸魂,贯穿“生命、生活和爱”的办学理念,生动演绎了“源于生命·归于生活·成于习惯,以爱赋能学生生命成长”的新时代教育实践,积极关怀每位学生、关注每位教师,与师生一起共成长,营造家校协同、“爱满校园”的良好生态和教育氛围。
活动现场,南京市陶行知学校和南京市建邺区“杰出新苗”培育对象的青年教师代表从自身成长出发,分享了从教以来践行陶行知精神的育人故事,交流发言真挚感人,现场气氛热烈。青年教师陈卉表达了“让生命舒展在校园的自由空间,努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教育起点”的理解。东校区1—4年级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教育场域,在这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胡腾阐述了“生命教育关键在于按照孩子生命的阶段需求设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观点。将九年一贯体育课程整体实施,满足了孩子个性化的生命成长需求。 “生命成长是师生的双向奔赴,贯穿于师生‘教学做合一’的共同关系中”已成为彭灵静的职业追求。在一个持续的时间轴中,我们看到了青年教师思想的引领与育人智慧。 刘小伟分享了践行陶行知“三自”理念的教育案例,课堂和孩子一起过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帮助孩子成为自动、自强、自治、有创造的人。 裴丹丹讲述了在5—9年级实施学生自治的故事,在学校、班级、个人三个层面,组织学生过自治的生活,让孩子们都能成为自主、自动的人。 张静雯表达了对学校“达到即是”评价改革的认识,“达到即是”的评价是爱的激励。在“达到即是”的评价下,学生自主、自动管理,积极向上生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自主、自动向上成长的支撑力。 在充满爱的校园里,爱的师生关系不仅体现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方艳描绘了陶园各级领导支持与鼓励青年教师向上生长的美好画面。乔非凡分享了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的美好历程。在充满爱的学科团队中,每一位成员彼此帮助、相互成就。团队的力量如同温暖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让学科组在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乔梁围绕主题选取和施行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惊喜故事,介绍了孩子们每日的“晨分享”。这是“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在课前开展晨分享,构建起“圆桌式”的对话空间,学生形成“写作——分享——反思”的学习链,从而实现从知识传递向思维建构转变;从单向输出向多维互动转变;从标准化培养向个性化发展转变。 杰出新苗施雨,从陶行知教育理念出发,在教学中回归童心,强调“乐善教育”。她以“捧心来”的赤诚,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
专家们对发言进行了点评交流。张晓东表示,通过对陶行知精神的探讨,就是重塑教育的价值观,引领教育实践的改进,不断向理想中的教育靠近。吴坤明表示将“以行知精神立校,继续办好家门口人民满意的好学校”。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方健华认为,“南京市陶行知学校,已经将陶行知思想活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通过举办此次活动,可推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此次“好学校大家谈·对话青年教师”活动聚焦基层一线青年教师的教育故事与教学案例分享,通过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好学校办学治校实践和青年教师成长历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广泛辐射效应,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籽 供稿:王新芳 审核:李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