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陶行知小学开展区语文“小班化教学策略”研讨活动

来源:陶行知小学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06-12

6月11日下午,来自中华附小、莫愁湖小学、南湖三小以及陶行知小学的老师们齐聚陶行知小学录播教室,展开了一场以“小班化教学策略”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分成两大板块,第一板块,由来自四所小班化学校的四位优秀教师,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纷呈的小班化课堂。分别是:中华中学附属小学赵爱珍老师执教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四年级),莫愁湖小学孙苗苗老师执教的《伊索寓言》(四年级),陶行知小学徐恒娟老师执教的《灰椋鸟》(五年级),以及南湖第二小学刘菁老师执教的《水》(五年级)。第二板块则由市教研室芮琼老师和区教研室张蓉老师对四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第一堂课,中华附小的赵爱珍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问学”课堂。赵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从“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到“你眼中的爱因斯坦”引导学生深挖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接着,莫愁湖小学的孙苗苗老师则带着大家“阅读”了不一样的《伊索寓言》。孙老师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寓言教学,而是从学生的“自主发现”出发,深入探讨了“两则故事中的狐狸是一个怎样的狐狸”。在小组合作中,孙老师有方法、有指导,将教学要求细致化、明确化,保证了小组合作的高效。

第三节课,由陶行知小学的徐恒娟老师带来了《灰椋鸟》的精彩教学。在课堂上,徐老师由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入手,聚焦鸟的“鸣叫”。通过四人小组合作,让学生领略了“鸣叫”带来的不同感受。在教学中,徐老师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兼顾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通过有趣的小视频对学生进行了联想手法的训练。教学环节层层推进、扎实有效。

最后一堂课,南湖二小的刘菁老师则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训练有素”的“理学”课堂。在《水》的教学中,刘老师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设计“简约而不简单”,看似简单易行,实则体现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付出的不懈努力。除了常规的小组合作,刘老师还对每个小组进行了分层,将小组分为“橘色小组”和“红色小组”。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分配小组任务,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对小班化教学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最后,芮琼老师对几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芮老师提出:

1.语文,需要静下心来思考。2.目标明确教方法。3.联系上下文品词句。4.要说“大实话”,切忌“假大空”。张老师也肯定了四所学校对“小班化教学策略”的积极探索,并对四位授课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本次研讨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既肯定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又为下阶段的小班化教学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不停的探索与反思中,小班化教学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信息员  王籽  朱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