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上午,南京市陶行知学校举办了以学习为中心的新时代“教学做合一”课堂改革观摩研讨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旨在通过具体的课程展示和深入的教学研讨,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由朱姝老师执教《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本节课围绕打开学生认知的目标展开。朱老师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板贴狐狸和老虎的形象,直观地引入了故事的主角。朱老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狐狸一步一步借着老虎威风吓跑百兽的相关句子,并通过分析狐狸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以及老虎和百兽的反应,让学生深入理解了“狐假虎威”的含义。朱老师聚焦关键对话,采用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并邀请学生模仿狐狸得意的动作和老虎半信半疑的表情,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
盛欣老师执教的《狐假虎威》第一课时,重点关注识字与朗读。课程伊始,通过“动物暖场”引入故事背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巧妙地将汉字的构造与动物特征相结合,如“狐”的反犬旁和“老虎”的横钩像尖牙,使识字教学更加直观易懂。盛老师抓住“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等关键词句,结合动作演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朗读中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统整地识记。接着盛老师进行了《狐假虎威》第二课时的无声试讲围绕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展开,抓住了多音字、形近字、四字词语等关键点,从字到词到句进行了应知应会的梳理与拓展。
随后,郭欢老师和甘甜老师就《大自然的声音》两课时的设计进行了讲座。郭欢老师在讲座《导图启思:打开认知,构建文本结构理解》中,详细分享了《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首先通过预习交流活动,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课文结构感知情况。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从“风声”“水声”到“动物叫声”,逐步深入,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最后,教师示范绘制思维导图,并鼓励学生尝试,通过独立思考和同伴交流,加深对段落结构和文章结构的理解。郭老师将“检查预习”与“思维导图”紧密结合,贯穿始终,从而引导学生对文本形成初步的、有结构的、整体的感知,为以后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这是对我们学校课改理念的忠实遵循,也是对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强烈呼应。
甘甜老师以“开启认知,提升能力”为核心理念,紧密围绕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和需求,遵循“学习语言知识”-“内化语言能力”-“深入语言运用”的教学路径,分享了《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甘老师针对学生在识字和书写方面的困难,通过预设易错点、听写词语、追溯字源等方法,强化学生基础。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词到段进行深入阅读,关注多音字、拟声词的运用,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表达,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此外,甘老师还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梳理声音类别,构建思维导图,提升读写转化效能。甘老师通过学习支架的构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的提升。
活动在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中圆满结束,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更加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开发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努力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其中收获知识与智慧,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王籽 供稿:盛欣 审核:李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