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下午,南京市生态科技岛小学邀请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丁璇老师,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奇妙微观世界--显微成像技术发展简史”科普讲座。
丁璇老师是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程师,负责钻研各种精密科研仪器;并且在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使用显微镜等仪器研究生物大分子。丁璇老师自2012年起致力于科技知识的普及传播,作为加拿大Let’s Talk Science与南京市科普报告进校园的专家志愿者,深入中小学讲解化学相关的基础与前沿知识。
讲座伊始,丁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十多年来的科普经历,足迹遍布南京市众多中小学。接着,她以直观、对比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知过程。随后,丁老师便滔滔不绝地从显微镜的起源谈起,从最早四世纪罗马玻璃制品到中国汉代水晶透镜,再到十七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研究出第一代复式显微镜,通过观察苍蝇复眼,跳蚤,真菌,软木塞植物等,显微可达100-10微米。到了十八世纪,现代显微镜的前身——卡夫显微镜的出现,球差和色差问题逐步解决,二十世纪成型。科学家们经过不懈地努力,现代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先后研制成功,与普通荧光显微镜对比,越来越清晰,极限<0 .01微米 10纳米。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不时与丁老师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通过这次讲座,让同学们对微观世界有了个全新的认知,加深了对科学奥秘的探索兴趣。
(供稿:唐其林 编辑:唐其林 审核:姜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