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晴空万里,风和日暖,南外青奥村小学的全体师生开启了研学课程第一课《走进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
作为南外青奥村小学研学课程的第一课,此次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对于此课程的开发十分重视。一周前,蒋校长就亲自带领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及部分老师对博物馆的沿革、展品等进行了了解,并就讲解的方式、学习的效果等与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学校德育处就参观礼仪、学习方法等进行了指导,为课程的学习效果提供了保障。
上午,二年级的孩子们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两个班级为一组有秩序地进入展厅。他们通过视频动画了解奥林匹克的起源及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发展演变。
镇馆之宝——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手稿,激起了每一位同学的兴趣,大家都热烈而有序地围在展柜四周,想更近距离地看一看展品的模样。
不远处的“火炬墙”,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此处陈列着自1936年柏林奥运会火炬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幸福之门”共25个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火炬,孩子们在2014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前驻足而观。
在后几个展厅中,孩子们还看到了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蜡像,并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了解到中国人民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做出的巨大努力,江苏南京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一张照片前,所有的孩子都激动不已。原来这是2014年8月15日,习近平爷爷来南京青奥会运动员村亲切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的照片,地点就是我校的体育馆!
当天放学后,不少家长反馈表示,孩子一放学就激动地跟他们介绍奥林匹克博物馆的知识和礼仪,一(3)班的李致杰同学带着妈妈又去博物馆参观了一次。
整个参观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们都能牢记“三分看,七分听”的博物馆学习方法,遵守博物馆参观礼仪,认真而文明地学习参观,不仅领略了奥林匹克的历史和魅力,学习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和意志,更重要地是落实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
3月12日中午,校德育处联合大队部、体育组开展了全校性的奥林匹克知识趣味竞答,让此次的研学课程得以延续和提升。(信息员:章晗、李茂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