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还未来,老师先开学。8月20日、21日,夏暑微醺,爽气袭人,南外青奥村小学的全体教师相聚在崭新的图书馆中,为期两天的暑期教师培训在周培蓓副校长热情飞扬的动员中正式拉开帷幕,古风蔚然的新图书馆瞬间洋溢起浓浓的学习氛围。
(一)以儿童为出发点,定制特色课程
儿童既是课程的资源,也是课程的创造者;既是课程的享用者,也是课程的评判者。南外青奥村小学一直强调要“关注每一个日子里的每一间教室中的每一个孩子”。那么到底如何从课程出发,让儿童的“智慧生长”落地生根呢?
来自拉萨路小学的党委书记刘宁女士,向大家介绍了拉小的特色定制课程“学程周”。在这样一个孩子与教师一起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另一种评价孩子的方式,城墙上、博物馆里、图书馆中,一个个学习场域的设计,让孩子们呈现出一种自然、向上的学习姿态。在“慧学·慧玩·慧生活”理念引导下的“学程周”让有限的校园变成了无限的空间。
老师们深深为这样有趣开放的课程所打动,在讲座结束后依然意犹未尽地与刘宁书记探讨交流,想要以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态形式引领学校真正走向儿童的创造,走向开放的共享,走向未来的学校。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因此学生需要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来自南京大学的吕林海教授带领我们反思核心素养,聚焦深度学习力的培养。
他结合中外学者的不同观点,图文并茂、有理有据地系统分析了深度学习的来源、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吕教授还透过现象看本质,为我们层层剖析背后的文化原因。在吕教授的启发下,我校老师积极构建着新学期的指向儿童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I课堂”的研究和探索,旨在从关注每一个孩子(individual)出发,引导孩子从情绪情感、思维和行为上卷入(immersion)课堂情景,实行沉浸式的学习,以达到唤醒学生学习兴趣(interest),启迪智慧、提升思维品质(intelligence),提升学生学习力(improvement)的目的。
整场讲座中,老师们深深为吕教授的扎实的研究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也对儿童的学习有了更深入的课程建构思考。互动环节,老师们都纷纷“争抢”话筒,踊跃与专家互动交流,氛围十分热烈。
(二)以教师为着力点,提升综合素质
刘书记和吕教授的讲学给了大家教育专业上的深度引领,建邺区教育局的谢伟主任和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刘扬波先生以学校信息宣传工作为切入口,给予了大家具体指导。
谢伟主任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校园宣传工作的价值与情怀。在全媒体时代,传播校园信息,应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谢主任鼓励大家用信息化开启校园智慧生活,用信息让岁月留声,以智慧来涵养未来。刘扬波先生则从主题、构图、光影、文化几方面为大家讲解了如何拍好主题照片,老师们了解到专业的构图技巧只是一方面,而真正赋予一张照片灵魂的则是作者的意念与背后的文化,所谓“意在摄先”,而真正的摄影功夫永远在摄影之外。
时代在不断迈进,知识在不断更新。整个暑假,南外青奥村小学的老师有远赴外地学习的,有奔波在外参赛的,亦有集体参加培训的,而他们也将“取得的真经”分享给更多的伙伴,为大家提供知识补给。
教育戏剧小组的六位老师用富有戏剧性的演绎,倡导以儿童探索为主、开放学习方式的炼炉式儿童观,强调真实体验在学习中的举足轻重;王慰老师提出要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来激发儿童思维的流量;魏同悦和王洁老师分享了在“朗文教材研讨会”中学到的教材研读新视角;严明老师以指挥家的气质带领大家在涓涓歌声中走近中国国际合唱节;贾玮和张晴老师用一唱一和的方式,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生动演绎了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此外,暑假中,蒋丽云校长带领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市教研室举办的“关于提升小班化教学专业化品质”的集中培训。周培蓓、王加林、高金雪三位老师分别从语数外学科就培训中关于学科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度分享。而在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获网络教研团队一等奖的胡超群老师也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团队的备战历程与心得。
(三)以团队为凝聚点,发展教育共同体
课堂教学上,我们强调每一个儿童都应被关注;班级管理中,我们强调每一个人都是教育的参与者。南外青奥村小学自建校以来一直推行班级教育小组制,班级教育共同体齐心协力做好班级教育服务。新学期来临之际,老师们将之前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我们跟着一(6)班教育小组的三位伙伴领略了师生用爱与尊重构架的美好心桥,聆听了二(5)“小鱼儿”班教小组一路携手、一路共育、一路收获的育人故事,学习了一(3)“小荷”小组饱含真善美的“习惯养成十细节”。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而一个团队可以走得更远。每一个人都在教育的过程中成长,每一个人都在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老师们努力打造用心、团结、互助的教育小组团队,陪伴骨朵儿般的儿童更好地绽放。而我们也相信,这样不断进行教学探索、教研改革的教师团队,会不断为儿童寻求更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让他们蓬勃生长。
学习,让教育的时空打开,让课程的视野拓宽。人生就是渡自己,两天紧锣密鼓的学习,是大脑思维的充电,更是内在心灵的涤荡。未来时代是一个V.U.C.A.的时代,即波动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模糊的时代。老师们再无法再用19世纪的体制,教20世纪的知识,应对21世纪的挑战。
面对时代的挑战,谁先有本领恐慌的危机,谁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新学期即将到来,南外青奥人也已开启了新一段的学习旅程。
新学期,我们准备好了!(信息员:章晗、魏同悦、邓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