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炒米呐,响啦,嘭——”
“修洋伞,还有坏伞拿来修的——”
“箍桶,呃——”
“冰棒来——冰棒,马头牌冰棒——”
南外青奥村小学刚刚尝试启用的小剧场里响起了阵阵吆喝声,原来是南京吆喝非遗传承人赵爱民爷爷来到了小剧场,为南外青奥村小学记者站的孩子们开课啦!
别看赵爷爷已近70岁,但是吆喝起来却底气十足,听惯了普通话的孩子们,被一声声独特的南京吆喝声所感染,纷纷情不自禁地跟着吆喝起来。
40分钟的时间里,赵爷爷通过一幅幅独具特色的老南京行当图片,配上童谣改编的吆喝,给孩子们展现了老南京的市井生活,使孩子们了解到南京所处地域的独特文化。
课程快结束时,赵爷爷还特别叮嘱小记者们将学到的老吆喝和童谣表演给爷爷奶奶看,让孩子们和爷爷奶奶们找到一些“共同话题”,承担起传播南京方言的任务。
课程结束后,赵爷爷表示,这次课程让他发现,南外青奥村小学的孩子k 有不少表演高手,而且非常自信,有的只学了一两遍就大方地上台展示了,接下来的课程中,他将尝试组建南外青奥村小学金陵吆喝队,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看到金陵吆喝的魅力。赵爷爷还说,他与南京青奥会有着一定的渊源,当年他亲手捏了一个手举奥运火炬的“砳砳”送给了南京青奥组委会,而南外青奥村小学的校址正是当时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所在地。
其实,赵爷爷本人多才多艺,不仅会唱吆喝,还会捏面人、唱京剧、表演口技、创作烙画,五次上过中央电视台,南外青奥村的孩子们将向赵爷爷学习更多的技艺,将南京的本土文化代代相传下去。(信息员:章晗、陈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