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小班课堂差异化教学研讨活动在南外青奥村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以“让课堂增值:小班教学专业化的校本探索”为主题,旨在探索小班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途径,提升学校教学研究品质。南京市教研室主任严必友、南京市教研室小班化研究所杨健老师、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季慧敏校长和教研员张蓉老师等专家莅临指导,全市各小班化实验学校的领导及骨干教师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由杨健老师主持,周培蓓副校长汇报了我校课堂教学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即“I”课堂—指向儿童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周校长从“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历程”、“我们的收获”、“我们的证明”和“我们的反思”五个方面介绍“I”课堂的基本理念,具体行动模块及评价策略。参会教师观摩随后的语数英三科“I”课堂现场教学。
在课堂教学展示环节,邓婷老师执教《黄山奇松》时,以教师全身心的沉浸带动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通过移情想象、生活联结等方式,引领学生对文本产生共情,感受黄山松蓬勃的生命力与热情好客的主人姿态。魏同悦老师以野生动物为主题,呈现了灵动有趣的英语课。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个性化指导为辅助,让每一位孩子在听、说、读、唱、玩、演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歌的魅力。李佳佳老师通过小组合作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观察16个年份的年历后,进行分析和整理数据,联结数学与生活,让每位学生在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充分表达与思考,体验学习的快乐。
对于我校的小班化探索,杨健老师给予了肯定。他表示“I”课堂是一项既能证实、又能证伪的教学研究,并现场运用“I”课堂的研究框架和路径指导评课。他强调,课堂的编排设计状态要让学生沉浸其中,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严必友主任高度评价了我校对“I”课堂的探索,认为它呈现了一种真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思考和研究。“I”课堂的教学研究,既追求课堂真实,又关注了差异,让学生沉浸其中,所以才灵动、生动。严主任指出,“让课堂增值”,主要从知识的数量值、动力值、方法值和意义值四个维度展开。教学的过程要让学生有探究思考的欲望,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能够挖掘知识与概念背后的意义。他希望南京的小班化教学研究要继续“沉浸”下去研究探索。
引领师生为未知而学,为未知而教,帮助儿童深度学习,是我校一贯的教学追求。我们也将这份思考和研究融入校本课堂的探索和改进中,沉浸下去,深入研究,实现更高意义上的课堂增值。(信息员:章晗、邓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