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养视角下,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动机、主体地位,建立积极的课堂关系和氛围,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习得素养。九月,附初各教研组在集体专业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开学视导课,开展了“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评析与诊断”主题教研活动。以案例为引,探索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关注设计,推进教育革新
化学组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共研了《水的净化》一课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结合日常教学,初步形成化学教学的教案设计模版。大家都期待以此为蓝本,进一步优化日常化学教学设计。
物理组教师结合教学评一致的相关学科论文的阅读,以周伟老师的《机械能与内能》复习展示课为案例,深度剖析的教学评一致的具体做法,突出强调了评价方式变化和逆向备课给课堂带来的积极影响。
思政组教师共研了赵德成教授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论文和案例,基于对逆向教学设计的研讨和对邹晓娟老师公开课的剖析,达成以下几点共识:操作化表述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提前并细化目标达标程度、摒弃教学“剧本”,简化教学流程。
艺术组教师认为教学当以学情和教材分析为前提,目标确定为方向,甄选任务为关键,评价落实为核心,并倡导基于大单元,提出基本问题,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课程教学系统。
关注课堂,助学生多元成长
语文组教师聚焦新理念和新教材的教学设计,结合董欣然、李松延和张颖老师的教学设计,共同探讨了如何在“课堂表扬真诚具体”等环节做到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推动课堂深入变革。
英语组教师着眼于“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模式”优化探讨,基于顾皓老师和徐然老师差异化教学实践以及赵哲老师的分享,共同认为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目标设置的统领性、教学环节的逻辑性、评价方式的有效性。
历史组教师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学科论文和案例阅读,以刘茜老师的《拜占庭帝国和< 查士丁尼法典>》为案例,提出优化课堂的建议,最终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共性课堂结构。
体育组教师由“学-练-赛”提炼出“教学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大家一致认为:在日常体育教学中,需要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练习活动与目标相匹配,以及评价反馈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生物组教师通过多篇优秀教学案例的分享和研讨,明确了教学评一致的教学中“目标在场”的重要性。并结合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提出教学设计中的“学生立场”,倡导“学生理解形”教学和多元化的课堂即时评价。
关注评价,让生命之花绽放
数学组教师结合吴磊老师的课例和张寅秋老师关于“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微讲座,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研讨,就过程性评价中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达成了共识。
地理组教师依托专业论文阅读,分年级提出地理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全新实践:初一引导学生自制“经纬网”;初二引导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图”。力争做到以评价作为目标,将评价贯穿课堂。
综合组教师共读了三篇教学评一体化相关的论文和案例,提出在“新课标”、“新教材”和“新评价”的“三新”背景下,信息科技及心理健康学科要在三对一致性上下功夫,即:教与学一致性、学与评一致性、教与评一致性。
教研,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教师成长的沃土。从“教的课堂”走向“学的课堂”,转变育人方式,我们一直在路上。
(供稿:董欣然 编辑:牟春兰 审核:刘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