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一间展览室里,一场独特的展览震撼了全校师生。这里陈列着初一(4)班孔弈涵同学的上千件古生物化石及标本,它们宛如一扇扇通往远古世界的大门,静静诉说着地球生命的传奇。
12 月 4 日,“时光印记——孔弈涵同学古生物化石和生物标本作品展” 正式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来自六合的雨花石、湖南山区的石灰岩、福建高岭土矿堆的琥珀,还有贵州角石、云南帽天山的莱德利基虫等。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孔弈涵对它们的信息了如指掌。
“四岁时,我在路边石头里发现古生物痕迹,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模样让我深深着迷,此后我便疯狂地爱上了这些石头。” 孔弈涵回忆道,“甲壳类昆虫就像身披坚甲、能征善战的勇士,观察它们乐趣无穷,在探索过程中我构建起了自己的‘昆虫世界’。”
家庭的支持在孔弈涵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每当他向妈妈分享自己的 “战利品” 时,妈妈都会给予鼓励与赞赏。正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孔弈涵得以突破时空限制,与远古生物的遗骸进行深度对话,深入理解地球与生命的多元魅力。
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孔弈涵的专业讲解中,全校师生分批次观展,所有师生都对孔弈涵的付出和成就表达了敬佩和赞赏。初一(4)班的同学们更是主动地承担了所有志愿者接待工作。
展陈期间,孔弈涵利用每天的午休时间给同学们做介绍。在问到他每天要抽时间做讲解员苦不苦时,他笑着说:“看到同学们问这问那,我特别有成就感,也希望有更多同学跟我一起背上背包,一起探索和领略这个了不起的奇妙世界。”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研究性学习成果的精彩展示,更是生物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它如同一记响亮的 “集合哨”,吸引着众多师生前来参观,激发着大家对自然科学的深入思考。
学校借此契机,将自然界与博物馆的魅力引入校园,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角,促进生命自然生长,让教育自然而然,在校园中播撒下科学与探索的种子,孕育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供稿:董欣然 编辑:牟春兰 审核:刘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