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江心洲中学成功举办了以“共生共长乐知乐行”为主题的《“共生教学模型”建构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研讨现场会。省教科院孙向阳主任、市教科所祁海燕主任、建邺区教育局马峰副局长、建邺区中教科吕晨科长、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肖红霞副校长、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建邺区各中学分管教科研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骨干教师及南京市小班化部分学校教科室主任参加了本次现场会。会议由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室沈仁广副主任主持。
首先,我校语文杨杰教师、英语程萍教师、物理赵达文教师、生物徐波教师四位教师为所有与会人员呈现了四节精彩的“共生课堂”研究课。这四节课都是在“目标导学、自主研学、合作解惑、反馈提升”四环节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学科变式变革,体现了“课堂共生师生共长”的理念。
接着,来宾们参观了学校的特色大课间活动——球操,学生们整齐的动作、青春的活力感染了每一位来宾。然后,来宾们齐聚阶梯教室,观看了学校的宣传视频短片。
接着,语文教研员梁瑾老师、英语教研员汪四楼老师、生物教研员董海老师、物理兼职教研员、南湖二中副校长周跃林老师分别对四节课进行了客观评价,对教师的课堂实践变革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共生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幸福成长、持久成长成为共生课堂不变的旋律。
接下来,我校黄文广校长对学校“共生教学模型”建构的实践与探索做了专题汇报,从课题的产生、实践、到共生课程、共生教育的整体思索,完整的体现了基于需要的共生教学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推广性,充分体现了其对于师生成长、学校发展的特有价值。
在专家指导阶段,市教科所祁海燕主任欣喜地说:“小班在哪里?我今天看到,它在江心洲中学的共生课堂里。共生教学的四个环节应当发展为个性化的目标导学、个别化的自主研学、小组化的合作解惑、自我化的学习反馈”,这样就能实现“每一个”的教育,这样的课堂就是确保“个”的前提下的“共”,这应当是“共生教学”追求的发展目标。
省教科院孙向阳主任认为学校最可贵的就是将“共生教育”思想变成可实施的教育形态,建立学校自我的教育哲学,成为学校文化的积淀。
最后,马峰副局长做了总结发言。他用“我看到了什么?”和“我想到了什么?”两个关键问句阐述了参加研讨会的收获与建议。他说自己看到了三点:1、瞄准未来、肩挑责任的教育情怀。面对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的开发,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教育品味的追求。2、务实的教育行动,迈好教育改革的扎实稳健的步伐。3、“师生共进,学校提升”的教育成果。
本次现场会展示了我校省级重点资助课题的研究情况,也向全市展示了全校师生开拓创新、不懈努力的风貌。(信息员 刘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