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垃圾分类”这件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该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呢?初二4班罗巧琳同学进行有关垃圾分类的主题发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初二四班的罗巧琳,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垃圾分类始于心,绿色生活我先行。
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它们通常先被送到垃圾中转站,然后再送去填埋或者焚烧。而垃圾填埋和焚烧的费用相当高昂,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约1.5亿吨城市垃圾。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
我们无法阻止垃圾的产生,但却可以尽量减少它的产生量,并通过积极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制造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如此既可节约资源,又能维护环境整洁。
我们每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比如班级里的垃圾桶半天就能被塞得满满当当。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会进行一部分的无害化处理,但因为垃圾无害化的高昂费用,更多地方的垃圾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造成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垃圾分类,便是一个强有力的解决办法。垃圾分类在源头将垃圾分开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那么我们作为中学生,又该如何参与垃圾分类呢?
首先,要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再以旁观者而是以参与者甚至主人翁的身份投入行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道理就在于此。只有我们从心底里认同垃圾分类,并将其视为文明与公德的良好体现,垃圾分类才在源头上有了保证,在根本上有了精神意义。
其次,主动担当,践行垃圾分类的好行为。不知道同学们现在是否都能熟练掌握垃圾的分类标准了。这些分类要求,不应该只停留在纸面,也应当成为同学们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垃圾分类中体悟到保护环境,维护绿色的成就感。垃圾分类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我们慢慢地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才能在将来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跟进后限度地发挥垃圾分类的作用。
同时,同学们在家里也应践行垃圾分类,多备几个垃圾桶装不同的垃圾,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引领父母一同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等等。将垃圾分类真正地落实到生活的每一处角落,植根在每个人心里。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让我们从当下开始,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为社会献出微薄的力量。也从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开始,让我们的学校更加清洁美丽,让我们的校园生活过得更加环保美好!
近期,学校也会举行垃圾分类的系列活动,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感谢罗巧琳同学的精彩发言。垃圾分类能够节约资源,我们从而能利用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素养。希望大家能从点滴做起,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