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在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组织了建邺区、鼓楼区和雨花区的三区联片生物教研活动。
第一节课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的黄艳梅老师执教,课题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黄老师从寻古、问今和历史重现逐一解决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过程。最有特色的是在突破重点的方式上,采用的是学生表演的方法来呈现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特点;本节课比较新颖的是学科渗透和相关链接,将历史学科的内容融入到生物课上,来解决生物学知识,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进化的资料,为学生的课外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第二节课是南京市板桥中学的李珏欣老师执教,课题是《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李老师首先通过创意美术馆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种子世界,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芸豆种子的结构、其他不同种子的结构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从而得出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以及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特点。
第三节课是南京市宁海分校的汪澜老师执教,课题也是《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汪老师则是通过自然界种子萌发的视频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接着通过大量图片让学生知道“不同之物语的种子在形态、大小和颜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然后让学生动手观察,引导学生得出种子的结构是基本一致的,最后播放微课,学生学习微课内容总结出种子个部分结构在萌发时的作用。
本次教研活动,市教研员岑芳老师也前来参加,岑老师认为三节公开课的展示,各位老师都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学生的不同能力。例如,黄老师的课堂形式新颖,通过学生表演的方式,即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也为三个区的老师展示了新颖的课堂形式,起到了引领作用;李老师和汪老师都采用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观察的形式,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三节课都很好体现了高效、优质和引领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得观摩老师的一致好评。(信息员 张婷 黄艳梅)



(本文由张婷从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网站直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