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南外三校联合生物教研活动在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进行。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南外仙林分校和我校的生物教师均参与了活动。此外,南京市生物教研员岑芳老师也参与了此次教学研讨活动,并给与了积极的评价。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当下热门话题“核心素养”开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我校生物组的徐婷老师和周洋老师,在初一各开设了一节有关光合作用的展示课。
徐婷老师的课题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本节课的信息量较大,徐老师对该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课堂活动紧凑。徐老师通过让学生徒手切片、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显微观察等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逐渐认识并建构出叶的结构模型,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周洋老师的课题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周老师以时间为轴,带领学生重走光合作用之路,沿着巨人的脚步,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此外,周洋老师采用了贴图、小组讨论、学生模拟实验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还原了科学家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设计实验,感受了实验过程的艰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第二部分是章熙东老师“STEM进课堂,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再思考”的讲座。章老师从五个方面 “何为STEM?”、“STEM的由来”、“ STEM在南外”、“ STEM在生物教学中的尝试”、“关于STEM的思考”进行阐述。章老师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如何将STEM应用于生物教学中,现阶段的目标是尝试将STEM带入普通的课堂。章老师的介绍为老师们带来了许多启发与思考。
第三部分是市生物教研员岑芳老师对此次教研活动的点评和指导。岑老师强调了教师要明确教学定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课程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要让学生有更多的素材去体验。
本次南外三校联合生物教研活动圆满结束,老师们收获颇多,对于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体悟。(通讯员:杨春贵、孙玉莹、邱红)





(本文由孙玉莹从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网站同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