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生物课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实?11月6日,来自全区各初中约40名老师齐聚南外河西初中,围绕“基于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主题进行了教学研讨。
南外河西初中的周洋老师围绕《植物茎的输导功能》进行了公开课展示。他紧密联系生活的问题进行引入,“台风过境后,大树会被连根拔起而不会折断,这是为什么?”、“老树干中空却依旧可以枝繁叶茂,这又是为什么?”,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之后,他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认识茎的结构,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各部分的功能;最后,引导学生探索茎的来源,认识了芽的类型和结构。整节课思路清晰,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和多样化的活动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和爱护植物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充分落实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南外河西初中徐婷老师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开设讲座。她首先以小故事《美国科学家费曼的经历》引出教育的本质:“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孩子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而是应当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恰当、生动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建立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理解。”而后,她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围绕大概念学习,建构生命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培养科学探究素养;注重科学本质学习,体悟科学理性思维;责任引领学生,认同浸润课堂。最后,她又用苏格拉底的名言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教育,即“教育是帮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的寻求自己的幸福。”讲座过程中,徐老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如何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南外河西初中一贯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图通过智慧生物植物园和智慧校园建设等带动学生学习生物、热爱自然、探索世界的热情。相信相关探讨活动的开展,必将带动全校乃至全区生物学科的发展,构建更为智慧的生物课堂。(信息员:杨春贵 邱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