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南京市初中生物研讨活动在南外河西初中举行

来源:南外河西初中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9-05-17

5月14日,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合STEAM教育的尝试与研讨”为主题的南京市初中生物教研活动在南外河西初中开展,近200名初中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听课观摩环节中,南外河西初中徐婷老师就初中生物苏教版《人体感知信息——眼与视觉》一课的内容融合STEAM教育进行了教学探索。徐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准备:观察、分析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与眼球结构的关系。然后尝试对该模型进行应用:利用模型探索视网膜成像的特点,并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收集、分析相关数据,构建“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物体与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凸度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在探究近视的成因与矫正中的教学中,徐老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理性分析,进行模型假设:“晶状体凸度过大会引起近视”。接着,根据假设,建构近视眼模型,并近一步了解近视的成因。最后引导学生探究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检验并应用构建的模型。教学设计精妙、同时融入智慧化的课堂互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这一的理念,同时结合模型进行STEAM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定量化、可视化分析,开展针对视觉形成和近视成因的细致研究,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构建存在于真实生活却又比较抽象的概念。

南京市二十九中学初中部的包婷老师执教的课题为初中生物苏教版《神经调节》(第二课时)。包婷老师首先从一个有趣的活动视频引入人体的反射现象,接着让学生小组体验了膝跳反射并讨论了反射弧,然后通过缩手反射和望梅止渴反射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反射的定义。那么反射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实际应用呢?包婷老师通过指纹识别手机解锁的小活动,引导学生构建了生活中的实例与人体反射之间的关系。接着包老师以声控灯为例,请学生模仿反射弧自主构建声控灯的制造。最后,如何根据反射的含义,去设计生态创客空间呢?包老师以七年级上册学习过的二氧化碳自动调控系统为例,让学生认识了环境感知系统和智能调控系统,并利用小组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自主设计生态创客空间。包婷老师上课充分注重互动式、情境化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STEAM素养,重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

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的卢静静老师执教了初中生物苏教版《人体感知信息》(第一课时)。卢老师首先通过有趣的AR技术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接着,卢老师引导学生互相观察对方的眼睛,从而了解眼睛的主要结构;再通过模型的拆装进一步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在教学过程中,卢老师使用了手机录像,学生讲解并播放视频的方式,既展现了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在播放视频中及时发现学生错误,进行纠正。在“再探眼球成像和视觉形成”中,学生了解了视觉形成的路线,并通过自制照相机认识到视网膜上呈现的是倒像。最后,卢老师通过班级小调查,了解了上课班级的近视情况并引导学生认识近视及其矫正方法。卢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实验材料教具丰富,学生课堂反应热烈。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的胡源老师作了题为《例谈STEAM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的讲座。胡老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STEAM教育,并从校本课程的角度给老师们例谈了新城初中在STEAM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首先将STEAM教育与数码实验室结合,利用数码显微镜、传感器等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技术素养、数学素养、工程素养以及艺术素养。胡源老师也列举了如变温动物体表测温实验器、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实验器等在初中生STEAM教育中的作用。其次,将STEAM教育与3D打印技术整合,如学生设计的人工冷光光剑作品模型、金鱼书架等等。将课程与3D打印技术整合,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之余,也促进学生将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通过软件编辑和实物打印变为创客作品。同时,胡源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计划,例如通过校团委联系企事业单位开展环保类实践活动以及与高校加强联系提供人才支持等,更好地在初中进行STEAM教育。最后,胡老师认为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学生只有亲自体验,才能真正的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数学素养和艺术素养,才能有爱心、负责任、会创造的新时代青年。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展示和交流,更是一次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机会,参加此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们都反馈不虚此行。

(信息员:杨春贵 徐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