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南外河西外语组王艳老师在录播教室开设了一节多模态报刊阅读课,这是一篇标题为《Building With All His Heart》的非连续性文本,语篇描述的是一位获得2022年全球建筑大奖的非洲建筑师和他的建筑作品。王艳老师的这节课不仅对报刊阅读的语篇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而且融合了地理元素,将英语学科和地理学科进行了一次精彩碰撞。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模态,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后,多位老师在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受。
热烈的研讨之后,学校入职三年内的新教师参加了由陈积中副校长主持的“热爱、专业、创新、平台——融通文化领域 赋能青年教师成长”的讲座。陈校结合听课感受与青年教师深入交流,鼓励青年教师既要敢于创想,更要敢于实践,成功没有捷径,唯有不懈努力。
徐婷老师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通过课例介绍,分享了她的观点: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必然需要融合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重要概念和关键能力。同时,徐婷老师与大家共同研讨了2022版课程标准,对跨学科内容进行了学习与交流。
两位入职一年的新教师——语文老师阚昕和美术老师刘圳,在研读了新课标后,围绕“白描的话与画”,同备一节课,尝试着去寻找两门学科的融合点。阚昕老师表达了:通过研读新课标、查阅文献材料助推了自己对“融通”课程的进一步理解,为解决学生对于“白描”概念的理解,找到了一个跨学科的突破口。刘圳老师围绕“白描的话与画”,通过研读新课标,深刻体会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可以富有创造地解决问题”,发现语文和美术的核心素养都要求学生学会表现创造,促进价值观的养成、文化的传递。通过跨学科的方法将新课题、话题和主题纳入到传统课程的领域中去是值得尝试的。
最后,张静书记总结发言,她鼓励青年教师要抓住新课改的契机,这对于自身专业成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专业发展必须根植于源源不断的实践,多读书多实践,是快速成长的不二之法。
(信息员 袁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