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南外河西初中开展省级课程基地、省级课题“融·通·创课堂”“双研合一”现场会活动

来源: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12-10

银杏绚烂,初冬暖暖。2024年12月4日上午,南外河西初中举办了省级课程基地、省级课题“融·通·创课堂”“双研合一”现场会展示活动。

莅临本次活动的专家及领导有省教研室原副主任李善良,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张静,正高级教师栾娟,正高级教师季卫新,建邺区初中各校分管教科研工作校长,教科室主任及语文、美术、物理、生物学科教师代表。南外河西初级中学党总支王存贵书记、朱璐副校长、周跃林副校长、陈积中副校长出席活动,活动由朱璐副校长主持。

  学校党总支书记王存贵发表致辞。王书记向大家介绍了学校2022年成功申报‘基于融通理念的跨学科课程建构’省级课程基地以来,积极创设德、智、体、美、劳、心六个方面的融通物化环境的建设,确立了‘多元、创新、融合、共生’为课程目标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荣誉性课程’三类阶梯性的融通课程体系。”在研究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基地的建设。“以自由成长为指向的‘融·通·创’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成功申报并立项江苏省教研课题。学校各教研组和备课组根据学科内跨学科、超学科等不同类型,积极探索多种类型的融通教学范式。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融通教师成长共同体,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由成长”。

   南外河西初级中学生物邱红老师、物理谢文倩老师带来了展示课《仿生机械臂》,以人体的手臂运动为基础,了解了人体手臂运动的生物知识,在此基础上建立物理杠杆模型,并引入液压传动技术来模拟手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还有神经对肌肉的调控,设计并搭建机械臂模型,最后展示并提出改进方案。整节课从生物知识出发,到物理模型结构,再到实践应用,实现了生物、物理的跨越和融合。

   语文学科吴婷老师吴老师带来了展示课《梦回繁华》,向大家介绍了国宝级画作《清明上河图》,从美术的角度切入,由鉴赏画作“兼工带写”的艺术手法,到赏析文章“兼工带写”的写法,再结合历史资料探究《清明上河图》的主题,将学生的思考带向更远更深处。

正高级教师季卫新老师高度肯定了邱老师和谢老师的课。这节课集科学性、可行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学生参与度非常高,促进了学科的融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也提出建议和期望,希望课堂能把评价也融进去,课题组能推进跨学科的评价方式、评价指标、评价内容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正高级教师栾娟老师首先高度肯定了课题的价值,是对新课标精神的回应、落实、落地,通过学科教学、学科实践、学科融合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知识走向素养,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指出“融·通·创”既是方向,也是标准。也肯定了吴老师的课,是坚持了语文学科主位,兼与美术、历史融合;展现了“一主牵动,两翼齐飞”的课堂特质,即语言运用为主,促进审美创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接着,南外河西教研处主任邱守伟老师做了课题汇报。邱主任从课题的核心概念谈起,介绍了以自由成长为指向的“融通创”的教学实践研究。邱主任向大家详细汇报了我校在“融·通·创”课题研究方面的具体情况和最新进展。

李善良教授就学校正在开展的跨学科情况和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指导。他为我们指出了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美国基础教育考察、目前研究热浪滚滚四个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跨学科项目学习的背景和意义,也指出了跨学科项目学习的发展,直指课程的变化、课堂的变化、教学的变化、学习的变化、教师的变化、学生的变化、评价的变化。

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张静发表了总结讲话。她肯定了我校王书记带领下的课题团队的成绩,肯定了“双研合一”的工作思路,肯定了“融·通·创”的前瞻性,高度肯定了我校通过课题引领课堂改革、赋能课堂建设,用课题真正地促进教师发展的实效。 

每一次历练都是成长。为臻于至善,在各位专家、领导的指导下,我们课题团队将坚持不懈,矢志不渝,不遗余力深化成果推广,积极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供稿:吴婷 校对:邱守伟 审核:袁晶、任飞、朱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