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未来名师”工作室的语文老师们,在南京市语文教研员袁源老师处跟岗学习。9月17日和18日大家来到南湖二中参与了一系列的语文教研活动,在听课交流与思维碰撞中大家都获益良多。
17日下午,成都“未来名师”和南湖二中语文教研组一起观摩了袁源老师的读书课《红星照耀中国》。袁老师从一盒“费列罗”的来由说起,让学生在两种表述的比对中自我感受不同人称带给听众的不同冲击,从而把学生领进“纪实作品”的视界。袁老师结合当下热点,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地让学生知道触摸真相的途径以及对斯诺其人的了解。整节课看似闲庭信步却移步皆景,让学生与听课老师沉醉不知归路。
18日的安排是上午大家随堂听两节八年级语文课并据此研讨,下午共同参与八年级备课《人与精神》的集体备课。
首先,大家一起观摩了吉文静老师在八年级(3)班执教的《美丽的颜色》。课上,吉老师充分用好学校的“前置性补偿学习单”从传记文学的阅读角度,领着学生一起阅读作品,并通过与前一篇文章《列夫托尔斯泰》的比较,让学生从内容、写法、表达方式几个不同角度探究了传记文学的纪实性与文学性。
然后,王新芳老师带领八(1)班学写小传。王老师从学生不规范的“传记”入手让学生自我比对出“传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又进一步用书下作者简介让学生自我发现“百度词条”与传记的区别。在明了传记“真实性”与“文学性”的基础之上,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传记从“线”上要关注“传主生平”,在“面”上则强调“典型事件”,再回到另一学生的同名作文与教材《著者略历》的比对梳理中,得出小传的可操作性写作路径。王老师作文课的切入点为《从“好玩”到有意思》,为此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实践并得出两个小传写作的方法,即“有个性的闪光点”和“有意思的切入点”。
课后,老师们就两节课展开了探讨。对于传记的自读与写作教学,袁源老师提出“在强化传记特点的同时,不能淡化人文引领,要带领学生感受传主的精神风貌”“要多层面解读,传主们与普通人有相同点,但不一样的是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建议可以将《美丽的颜色》与《跨越百年的美丽》来对比阅读;“对于教材中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文本,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处理”。“未来名师”组的组长李老师畅谈这几天跟岗学习,南京的课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是有“一种更人文,更有精神核心层次的灵气”。
下午的活动由八年级备课组长杨连红老师主持,此次备课的主题为“人与精神”,从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精神”的回顾到第三单元“人与山水之性灵”的展望入手展开讨论。大家就统编教材第二单元的得与失进行小结,特别是在教学中彰显“散文”与“传记”教学的不同进行反思,以期今后发挥更大的教学功能。紧接着大家就八上第三单元的单元目标的落实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诵读、积累、情感体验环节,大家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当讨论到“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山川风物之美”这个大家普遍困惑的教学难点时,成都的老师及时贡献了自己的教学智慧:美文描述。袁源老师在百家争鸣后,进行了极有价值的总结“造境——刺激学生想象——联想生活情境——唤醒学生情感”,尊重学生的“元认知”以及强化学生经验积累及知识的运用。袁老师肯定了备课组将本单元“退隐文化”转为“知音文化”的构想,这样带着学生往山水里走也往思维的深处走,并建议大家读一读刘勰的《文心雕龙》。
此次活动大家就如何用好统编教材,如何更好的课堂实践畅所欲言。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路上,我们都愿做“理想主义者”,愿做课堂的深耕者。(信息员:王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