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纸韵流芳:古籍装帧的传承与启迪——莫愁中专非遗承创团队教师聆听精彩讲座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5-04-14

2025年4月10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杜伟生先生,为莫愁中专非遗承创团队教师与文修专业的学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纸与古籍装帧》的精彩讲座。

杜伟生先生在中国古籍修复领域久负盛名,堪称行业泰斗。他于1974年踏入国家图书馆,投身古籍修复工作,至今已躬耕50载。他不仅对国内古籍修复技术、字画装裱技术了如指掌,还精通欧洲精平装古籍修复技术。在其职业生涯中,经手修复的古籍不计其数,涵盖南北朝到唐末的敦煌遗书数百件,以及宋《文苑英华》、明《永乐大典》等善本古籍数千册。2001年,他执笔起草《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该规范于2008年作为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为古籍修复行业树立了权威标准。

在此次讲座中,杜伟生先生深入浅出地系统梳理了中国古籍装帧形式的演变历程。从早期的甲骨文、简策装、卷轴装,到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直至明清盛行的线装,他详细阐述了每一种装帧形式的独特特点与发展脉络。同时,他着重探讨了纸张的发明及发展对古籍装帧形式产生的深远影响。他指出,纸张的材质、厚度、抄造工艺以及写印方式的变化,是推动古籍装帧演变的关键因素。例如,卷轴装的敦煌写经多采用较厚且经过染潢捶打的纸张,以方便书写;宋版蝴蝶装古籍则偏爱莹白坚韧的皮纸用于印刷;到了明清时期,既薄且滑的竹纸大量应用于包背装和线装古籍中。通过这些生动的实例,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纸张在古籍装帧中的核心地位。此外,杜伟生先生还分享了古籍修复过程中纸张选择的要点。他强调,修复用纸应尽可能与原书的材质、帘纹、厚度、颜色等指标相近,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古籍原貌,达到 “修旧如旧” 的效果。这不仅需要修复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对每一本古籍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

莫愁中专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专业的文物修复人才。此次邀请杜伟生先生举办讲座,旨在让师生们接触到行业内顶尖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讲座现场,大家全神贯注,积极思考。通过这次讲座,师生们不仅对古籍装帧和修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被杜伟生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古籍修复事业的热爱所打动,进一步坚定了学习文物修复与保护的决心。

此次《纸与古籍装帧》讲座的成功举办,让莫愁中专非遗承创团队教师们深切感受到前辈传承人对古籍修复事业的拳拳热忱和坚守,同时也拓展了专业思考,加深了专业认识。相信在未来,大家将带着对古籍修复事业的热爱与所学知识,在文物保护领域发光发热,续写中华古籍保护的新篇章。

(供稿:许继香、李家欣;编辑:穆春霞;审核:王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