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下午,莫愁中专药品经营组在行政楼210室开展了第三期主题沙龙活动,此次沙龙活动的主讲教师是邓玲珑教师。
药学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与药品有关的微生物科学,通过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实用性强。在教学中,除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传授外,也注重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沙龙活动邀请微生物学教学经验丰富的徐娜老师和顾霞老师。在活动中,邓老师总结了自己对微生物学教学的六点体会:1、变换教学立场,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如“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为了避免相近课程某些内容重复,进行了授课内容的优化。对于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已讲过“物质代谢”内容,则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丰富相关知识尤其是一些科研论文(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发现更多问题),然后课堂向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提问的难易做到由浅及深地回答,帮助学生回顾已忘或还未掌握的内容。2、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flash动画、PPT课件、高清晰显微照片、动态显微录像等,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教学内容形象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而且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加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讲课的效率。3、采取形象化教学形式。加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借助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实现形象化教学。如,上课时将一些常见的白酒、红酒、酸乳、面包、酱类等发酵食品带入课堂来讲授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并且通过与实验紧密结合,开展发酵酸乳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利用的认知,让学生自已亲自动手制作酸乳,品评自已的劳动成果,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再如讲到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时,选用了一些发霉的粮食、发霉的马铃薯以及发臭的肉和罐头等进入课堂,这样在理论讲解时有现实的例子,无论从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掌握都因有了宏观感性认识而变得轻松容易。4、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5、强化实验教学,重视动手能力。6、建立适合的考核机制,全面评定学生成绩。实行理论和实验考试分离,突出实验,综合评定的考试模式。改以往教师授课内容为蓝本,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非正常态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查内容面放宽加大,强调与实际食品生产的联系,将知识点以命题形式溶入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在交流过程中大家都感受到邓老师对教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善于收集生活中研究中的热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家受到很大的启发。对于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徐娜老师和邓玲珑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在交流中学习和成长,适应课改的需求,利用已有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