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上午,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以下简称非遗学院)内涵建设推进会在学院古修中心召开。为了促进非遗专业学院内涵建设,更好地发挥学院“三基地一中心一平台”的功能,学院特邀请南京大学文化研究所贺云翱教授,东南大学设计学院张志贤副院长、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张明院长、徐博文老师,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物系主任任大庆、周庆老师,南京创意设计中心顾萍董事长,创意南京顾军董事长,非遗学院顾问万俐所长,江苏省教科院职教研究所陈向阳博士等专家共同来为非遗学院建设问诊把脉、提出建议。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南京市教育局职社处处长黄子亮、南京市职教教研室主任章宏、建邺区教育局局长张石明、非遗学院校长朱国美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潘东标副局长主持。
朱国美校长首先就非遗学院的建设情况向在场的专家做了介绍。非遗学院自挂牌以来,在努力加强自身专业建设的同时,还先后到故宫博物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单位和院校进行走访调研,对标找差。学院自身发展具有三个优势:第一、南京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且江苏省、南京市也出台了许多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政策,为非遗学院发展带来广阔前景。第二、学校自身有比较强的专业建设基础,莫愁中专自2001年就在国内首开三年中专古籍修复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校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和强大的师资力量。第三、非遗学院拥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密切的校企合作。非遗学院坐落于莫愁中专河西新校区,拥有完善的实训设施。并且学校与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但学院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非遗资源整合不足、学院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国内外交流不够、非遗宣传和展示的线上平台未能建成等等。学校文化艺术系系部副主任刘春娣、张悦在会上分别汇报了非遗学院艺术设计(非遗设计实践方向)专业、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两大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两位老师从就业岗位、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做了简要汇报。
听完了学校非遗学院建设的介绍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汇报,在会的专家们就如何加强非遗学院内涵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南京大学文化研究所贺云翱教授认为非遗学院的成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学院的建设归根结底是自身力量的建设。学院首先要对专业建设方向进行确立,对非遗的概念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弄清楚应该要开设哪几个专业。其次,要对人才培养目标有正确认识,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负责。最后,学院也要多调研江苏省内的非遗项目,以专业化的师资培育专业的非遗传承人才。专业化是非遗学院生存的根本所在。东南大学的张志贤教授提出非遗学院的专业设置要和南大、南艺等高校的同类专业做出差异和区分,专业门槛不宜设置得太高,要与地方的非遗项目相结合,做出自己的特色。对于艺术设计(非遗设计实践方向)专业的发展,张志贤教授认为不应把非遗传承与现代设计割裂开来,要像河流一样,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张明院长则认为非遗学院的发展要考虑好顶层设计的问题,学院要承前启后,首先要建设好非遗传承机制。其次,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微创新。非遗的传承不能是僵化的传承,要在创新和发展中传承……室外大雪纷至,会场内专家们的发言和领导们的建议情意暖暖,为非遗学院内涵建设指明了方向,让大家深受启迪、大有收获。
会上,张石明局长表示希望非遗学院能找到非遗传承和市场人才培养的平衡点,培养更多非遗修复与创意人才。建邺区教育局也会在经费、政策上不遗余力地支持非遗学院的发展。
潘东标副局长对此次推进会做了总结发言,表示非遗学院内涵建设应以技艺为根、创新为要、发展为本。要更加把握好学院发展定位,切实发挥“三基地一中心一平台”功能,学院建设思维要更加清晰、推进措施要更加有力,把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建设成为南京市文化建设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信息员 禇雪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