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下午,莫愁中专文物修复与保护教研组刘畅和滕宏珍两位老师前往“最精善之佛典版本”的诞生地——金陵刻经处进行考察调研。此行主要针对刻经处雕版印刷的技艺、环境、运行情况等进行了交流与学习。
金陵刻经处自创办以来,一直传承着有千余年历史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每一部经书都要经过上样、刻字、刷墨、擦印、分页、线装等二十多个环节,步步精细,有条不紊,才能最终完成流通。每个刻经处的工作人员都有着数十年的工作经验,每一本书从刻印到装订成书的过程都是手工操作,其书页的规整程度和装订速度令人惊叹。
工作人员带领老师们参观了院内的经版楼和杨仁山居士墓塔等。金陵刻经处现有各类珍贵的经版125000余块、佛像版18种,并珍藏有杨仁山居士从日本寻回的隋唐古德逸书及各种大藏经,还有《灵山法会》等佛像雕版,有的高达一米多,均是同治、光绪年间著名刻工精心刻制完成。雕工精湛,令人惊叹,艺术价值甚高,堪称绝品。
在刻经处的刻板部门,还看到了学校文物与保护专业07级的毕业生王康、刘鼎一,09届的朱明昊。他们已经在刻经处工作了近十年,如今已经成为刻经处刻板部门的中坚力量,他们跟随国家级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马萌青老师、省级传承人邓清之老师学习刻板技艺,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不惧枯燥、不怕艰难。作为一名在刀尖上行走的人,几十年如一日。
针对于雕版技艺方面的一些问题,老师们向刻经处的专家虚心请教。专家详细讲解和演示了部分操作流程,并认真介绍了所使用的各类工具及每个工具的具体用法,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在调研的最后,文修组老师与刻经处马萌青老师深刻交流了技艺传承与现代教学之间的关系。马老师提到,传统传承一定要守住根基,不能让步于效率。学校刘畅老师表示现代教学的深度,还需要校企之间的共同合作、共同推进、共同达成。学校是教育的专家,传承单位则掌握了传统行业形成产业链与非遗技艺市场化的不二法门。与学校课程结合后,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本次调研,使文物与保护专业的教师了解了雕版印刷行业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增强了对企业的了解,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为今后的教学和专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信息员 朱晓冉、刘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