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请规划好自我职业生涯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6-08-30

    

请规划好自我职业生涯

 

南湖第三小学   宋运来

  一位毕业生在自己的求职资料中简要地描述了自己的生涯规划,乐意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用至少5年时间熟悉业务,掌握相应经验,然后向高级主管职位挑战。尽管他的成绩在众多竞争者中并不突出,但负责招聘的副总却一锤定音:我相信他能成功,我初出茅庐时的想法跟这位年轻人完全相同。

  我们为该毕业生因为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被招聘单位相中,叫好。请问即将走上教育岗位的准教师们,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好了吗?哪些已做教师的同仁们,您有没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呢?能不能根据自己的长处或短处,从自身与学校的角度来规划自己的近期或长期的发展目标呢?勿容置疑,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碰点吃糖”现象大有人在啊。领导叫我干啥我干啥,被动地跟着上级领导走,跟着日子走。能不能规划自己的天地,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来呢?

  生涯需有“的”。“的”,箭靶的中心,前进的方向。美国生物学家克林莱斯有幸拍到了一组精彩镜头。有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停在沙地上准备觅食时,潜伏在沙子里的蛇猛地张开大口窜了出来。鸟儿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力量有限,蛇依然对鸟儿攻击不止,鸟儿一边躲闪着蛇的血盆大口,一边用爪子拍击着蛇的头部,其准确程度分毫不差。就在鸟儿拍击了1000多下时,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种鸟儿和蛇的力量对比是悬殊的,它甚至还没有一只麻雀飞得高,生物学家惟一能解释的答案就是,这种鸟儿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了一套对付蛇的办法,那就是瞄准一个点,持之以恒地用爪子击打蛇的头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有瞄准一个点,持之以恒地走下去。而成功者则瞄准了这个点,并坚持走到了最后。这个点就是自己所定的目标,人生的理想,只要能瞄准一个点,哪怕力量微小,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工作贵有“新”。大家都知道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他并不是一个高学历的人,仅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他为什么会取得那么多骄人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他一是善于学习,二是有极强的创新能力。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一家美国食品公司在参加一次展览会时,由于报名晚而被安排在顶楼最偏僻的角落,光顾者当然少得可怜。于是老板想出一条妙计,在底层撒下许多铜牌,并在铜牌上写着“拾到此牌者,可到1068室换取纪念品”,结果使生意一下子大了起来。显然,这个案例成功的前提条件就是老板具有“怎样去吸引顾客”这个创新意识。而我们常人普遍缺乏的就是这种创新意识。如果一个教师长期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从未想过应该有所创造,那他就难以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也就不会产生创造性教学成果。当我们确立前进的目标后,不仅要有不拔的毅力,还要有创新精神与改革意识,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就拿写文章来说,有的老师文笔不谓不好,选材的角度不谓不新,可屡屡不能见诸报刊,为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列举的教例没有特色,因为在实践中没有创新,没有变革。因此说教研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这句话很有道理。这个“做”就看你怎么做?是沿袭,是因循,还是创新。

  教育操守要坚守。当前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有一股暗流在涌动,那就是“应试”思想的回潮。君不见各地纷纷祭起了“考试”这一法宝,教育局给学校排名次,学校给班级排名次,于是班级给学生排名次。校长们也是被逼无奈,为了学校的生存,为了迎合所谓家长们的口味,行走在两难的境地。但是管理者不能左右我们的“手”,教学还要靠我们一线教师去实施。我们把“分数”看得淡一些,少功利些又何妨呢?相信随着高考改革的力度加大,春天的脚步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仅以去年江苏高考试卷为例,在高考后的第二天,《扬子晚报》(611日)便以通栏大标题“‘高考指挥棒’直指素质教育”评说高考试题,一位资深教育专家分析说,试卷显然注重开放性,“窗外事”的比例大为增加。如,英语、历史、政治三个科目不约而同考到了“和谐社会”,生物关注“一枝黄”、“干细胞”等热点问题,历史卷中的国共两党关系、地理卷中的红色旅游、政治试卷中的北极、黄河站等,都对校园生活以外的“窗外事”更多地开始关注。此外还注重多门学科的贯通,明明是一场化学考试,却要求考生有良好的图像思维,有关专家指出,考生想在高考中拿高分,不能再一味依靠“题海战术”了。这些资讯是否对我们当下的应试热提个醒呢?小初中教学是否受到启发呢?教育为的是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而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科学知识,需要各项能力,更需要科学的方法、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坚定我们的教育信念,坚定我们的教育操守。

  谨防思维生“锈带”。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到池塘里随便抓来两只青蛙,先将其中一只放入常温的水中,青蛙会仍然故我地游来游去。给水慢慢加温,青蛙略有反应,仍旧慢慢腾腾地游来游去,未做出任何挣扎,没有丝毫危机感。待水温升到一定高度时,青蛙游得越来越慢,最后不动了,变成一只熟青蛙。而取来另外一只青蛙,将它丢入热水中,它会不顾一切地奋力蹦出那可以致它于死命的热水,于是得生了。

  青蛙因麻木于“水温”的渐变,而死去。有的同仁,因跟随没有理念的、没有灵魂的管理者,或因整日忙于应付繁杂的事务,而渐渐失去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与热情。对教学麻木,不讲策略与方法;对作业麻木,批改只管对与错,不去深究其内因。不仅对教育,对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对爱情麻木,摸了爱人的手,好像左手摸右手;对子女麻木,管它什么方法,树大自然直呗;对生活麻木,今日重复昨天之生活,明天重复今日之生活。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切都是那样的索然无味,生活无一点亮色,懒得去思考,懒得去改变,因为其心已死。庄周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思维上的“麻木”锈带,可能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师职业的倦怠,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发现、自我调整不健康的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社会化的要求,呼唤教师绿色的健康心理,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