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战线上的领跑者
——《教育文摘周报》刊登我区特级教师宋运来事迹
5月13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教育文摘周报》头版推出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教育模范人物”系列报道——刊登了我区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的先进教育事迹。整版报道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以“教育战线上的领跑者”为题报道了宋运来老师从教以来的教育事迹,教学创新思想;第二板块,“人物速写”,介绍了宋运来老师的教育路程及成果;第三板块,介绍了宋运来的“教育主张”——站在学生角度去教学。
教育战线上的领跑者
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漫画作文专家,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园丁……众多殊荣记录了这位教育战线领跑者的足迹,他就是江苏省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副校长宋运来。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宋运来从没有停歇他在教育教学创新上的脚步。
把漫画引入作文教学
自1991年毕业走上三尺讲台以来,宋运来便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不断地阅读各类教育书籍,一方面将习得的理论用于课堂,从学生的心理、智力、个性等方面深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一次学期开始,宋运来发现许多孩子爱看“口袋书”,那些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漫画书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最爱。于是,他抓住这一特点,从报纸、杂志上专门搜集一些孩子们看得懂的漫画,再设计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孩子们回家看漫画写日记,并定期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漫画作文比赛,逐步把漫画引入作文教学中。到了学期末,孩子们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大改变了以前怕写作文,怕上作文课的现象。这个小小的成果让宋运来信心倍增。他开始潜心研究如何开发漫画资源,独辟蹊径地利用有讽刺性、幽默性和教育性的儿童漫画进行作文教学,由此探索出一套儿童漫画作文教学法。
在9年的漫画作文教学中,宋运来让学生“习作于课内,得法于课外”,形成了“课外尝试写放胆文,课内点拨写提高文”的教学操作程序,总结了“儿童漫画作文三部曲”,探索出“依画作文、依文作画、创作漫画、文画相生”等五种漫画作文表达方式。这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习作动力不足的难题,开创了全新的作文教学主张,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旧模式,丰富了作文教学体系。
在长期坚持“儿童漫画作文”的思考和实践下,2007年,由宋运来主编的《中国儿童漫画与作文赏析》一书出版,它的出版宣告了一部“个人课题”成果专著的诞生。该书也是宋运来主持的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儿童漫画作文研究”的科研成果,它的出版使儿童漫画作文教学驶入了快车道。
呵护尊重童心
“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学生是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多年来,宋运来一直坚持尽量少批评学生,多使用鼓励话语。他认为无论哪种教学观,尊重儿童、呵护儿童是第一要义。
在宋运来的第一篇教育叙事文章《老师,送我一盆花好吗》里讲述了他所经历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天,一个叫鲁瑶的孩子居然向作为班主任的他要班上的一盆花,他没有拒绝。后来经过了解,原来那孩子是看到花儿“人老珠黄”,觉得太可怜了,要带回家侍弄好,明年再送回班里来。由此引发了宋运来的教育联想:“孩子的同情心是多么宝贵啊!当初我要是回绝了孩子的要求,这份纯真的童心不是被拒绝了吗?如果学生从小懂得对植物、对动物的关爱,长大后必然会对他人及自己的生命关爱。也只有在学生具有了美好心性的时候,读、写、算才显得重要啊!”
故事体现了宋运来的教育主张,同时也蕴含着他对学生深深的爱,对童心的尊重与呵护。
做优秀教师
“做教师,就要做优秀的老师!立足于脚下的教育,放眼世界的教育,思考人类的教育,开创未知的教育,这应是我们新时期教育者的追求。”宋运来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008年暑期刚过,依旧疲倦的宋运来透露出内在的精神与对教育的敏感。因为这个暑假又如以前一样,他一心投入到了教育科研之中,仅在《中国教育报》就发表了5篇论文。
诸事求完美,这似乎成为宋运来的工作作风。过去他在徐州睢宁实验小学做副校长的时候,虽为学校乃至全县惟一的语文特级教师,却没有一点架子,只把自己当成一般的老师。他曾向一级教师拜师学艺,这让很多人不理解。但在宋运来看来,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要不断学习的,别人总有比自己优秀的地方,要随时随地向他人讨教。他以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工作态度,影响了身边很多人,使一批青年教师走上了名师之路。
做一个影响中国教育的教师,这是宋运来的理想。如今,他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地的学校,为教师们上示范课、作教育专题报告。他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让人肃然起敬。每当谈到在某一个地方留下足迹,播下了一粒教学的种子时,宋运来感受更多的则是新的鞭策,新的鼓舞。
为实现教育家的梦想,宋运来把疲惫抛在昨天,把笑脸留给今天。明天也许风雨兼程,但他依然会擦去汗水、雨水,阔步向前……
(摘编自《人民教育》 钟蓓蓓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