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钢所长莅临双闸中心小学
宋运来特级教师工作室指导工作侧记
12月27日下午,应宋运来特级教师工作室的邀请,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彭钢主任以特聘专家的身份与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孙向阳老师一道莅临双闸中心小学指导工作,一同前来的还有建邺区教育局王灏晓副局长以及区内数所兄弟学校的近30余位骨干教师。
当天一场别开生面的以“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沙龙研讨会在曹荣成校长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中拉开了序幕。曹校长扼要地向来宾们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近年来学校在素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当他介绍到我校长绳队三分钟496个记录和基本上由民工子女组成的81人品牌鼓号队即将第二次赴香港巡演时,激起了来宾们的浓厚兴趣。接下来是特级教师宋运来向各位来宾介绍特级教师工作室的人员构成、运作以及工作室项目研究规划后,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六位年轻教师从“一则观察记录、一篇教育随笔、一个教育问题、一篇读书心得”四个方面展示了工作室每周活动的开展情况。
高潮出现在专家点评环节,孙向阳老师首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认为双闸小学办学目标定位精准,双闸小学“不求每一位学生一样的规格,但都要合格;不求每一位学生一样的提高,但都要提高;不求每一位学生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的育人目标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了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双闸小学因地制宜,以培养合格的学生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体现了独特教育追求。其次,他对工作室青年教师的现场交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说:“从几位教师务实求真、智慧灵动的交流当中,我看到了一个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应有的特质,这引发了我关于青年教师培养有效途径和策略的思索,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通过交流碰撞引发深度的批判性反思,在实践中再反复探索,一定能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彭钢主任肯定了双闸小学素质教育的方向明确,措施有力。他特别强调:“城乡孩子的差距更多体现在综合素质特别是音体美的综合素养上面,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双闸小学敏锐地抓住素质教育的内核,关注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这样的学校就读是幸福的。”在谈及双闸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建设时彭主任殷切希望:“工作室要有自己的发展理念、工作重点和远景规划;工作室的基本设施要逐步完善;工作室成员要有自己的生涯规划;工作室工作开展要目标明确,循序渐进。”他还就工作室活动开展的细节方面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认为,工作室“四个一”常规动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贴地训练”,但需注意细化。例如读书读什么,怎么读?教育随笔怎么写?观察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该如何运用,是否该量化?提出的问题是真问题还是伪问题?怎么解决?是做一个问题专家还是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专家终究是专家,看问题一针见血,彭主任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工作室成员的深思,按照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宋运来老师的话说:“这真的是如醍醐灌顶。”
最后,王灏晓副局长从建邺区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立,并结合专家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工作室的工作重点仍需立足课堂,注重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切实促进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并充分发挥工作室的辐射效应,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要关注教师的客观差异,注重教师培养的因人而异和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更好地为河西教育的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研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着,结束时窗外夕阳藏在了西山,但所有的教师聆听着专家的教诲都显得意犹未尽。金秋十月,是一个收获硕果的季节,也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教师们专业成长的方向会更加明晰,教育科研的道路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双闸中心小学也会在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和谐校园构建道路上开辟一方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当天《中国教师报》记者韩世文、薛红岩见证了工作室活动的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