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研观摩的两节课都是六年级的偏化学实验的科学课,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都相对较高。两位老师均以精心准备的多样材料,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后得出科学结论,有效的实现了学习目标。 第1节课,教师以“变色花”贯穿课堂的始终,提供白醋、柠檬水、洗衣粉水和小苏打水多样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借助紫甘蓝水进行纸花的红花绿叶的变色花尝试。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精密,目标明确,教学指向性强,通过制作变色花,让学生在仔细观察、...
本周的教研活动由本校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承办,活动分为四块,第一块是金中实小谭红亮老师的《变色花》,然后是建业实验小学的陆亚宇的《蜡烛的变化》,第三块是参观金中实小的在建现代化农植园。最后教研员李老师和南师大何善亮教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同时各位到场老师也讨论交流了两位教师的课的优点和不足。 首先是谭红亮老师的课《变色花》。作为本校新教师,我与学校另一名科学老师周老师一起参与了本次谭老师教研课的准备工作,...
11月20日在金中实小举行了本次的科学教研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听取金中实小的谭红亮老师讲授六年级课程《变色花》和建邺实验小学的陆亚宇老师《蜡烛的变化》两节课。课后分片区对课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两位老师都是年轻教师,根据他们的课堂展示和自己上课的实情,进行了对比,让我收获颇多。首先是《变色花》,在课间的时候,谭老师通过给学生们展示不同的花语,使学生能够迅速的安静下来,并且进入了状态,大概了解了今天课堂的主角。...
今天两节课,两位老师都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和魅力。 制造认知冲突,促进深层思考 在《蜡烛的燃烧》这一课中,陆老师通过切割蜡烛和燃烧蜡烛制造了蜡烛变短的现象。同样的变短,但是其中蕴含的原理可是截然不同。请孩子找出这相同背后的不同,给孩子们制造了认知的冲突,引起学生思考。而且在部分孩子的认知中,认为燃烧后变短的蜡烛是变成蜡油淌下来了,陆老师追述了一句,如果都变成蜡油淌下来了,下面应该有一滩。这里陆老师如果给学生看过他加热之后又冷却的蒸发皿中的蜡烛,...
11月20日科学教研活动在金中实小举行,金中实小的谭红亮老师和建邺实验小学的陆亚宇老师分别为我们呈现了《变色花》和《蜡烛的变化》两节课。两位老师都是年轻教师,但他们的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想。 由于我的师父许淑俊老师是谭老师的《变色花》这一课的指导教师,使得我有幸提前听取了一次试上课,两节课的对比给了我相当大的收获。当天的试上课谭老师用来导入的“变色花”实验现象并不是非常明显,“红花绿叶”的效果只有靠前排学生才能看见,...
11月20号,区科学教研活动在我校进行,我校谭红亮老师和建邺实验小学的陆亚宇老师分别为我们呈现了《变色花》和《蜡烛的变化》两节课。两位老师虽然都很年轻,却展示出了各自的风格和魅力。两节课听下来之后,我的感想如下。 1. 科学课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需求 所有的知识只有当学生发自内心想去学的时候才能在学生的内心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在谭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想知道为什么白花能变成红花绿叶,因此很专注地认识和制作紫甘蓝水,...
吴时祥老师《地球的形状》一课,是在六年级科学教学中很有挑战的一课。因此,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课,怎样能让学生融进来,而不是让学生站在已经知道结论的想法上,将自己置身事外。 吴老师在这堂课里,把自己主角的位置让了出来,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孩子来讲述。在课堂上,吴老师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对小组的讨论内容和方向进行引导。在汇报的过程中,吴老师将语言的表述留给了学生,而把自己的激情留在了动作上。...
11月21日,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科学教研组举办了区级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在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科学室开展,南京师范大学何善亮教授带领30名南师大研究生与区科学教师一起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首先金中实小科学教研组组长谭红亮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节神奇有趣的课——《变色花》。课堂上,学生们自己动手探索这些花变色的原理,并且将学到的酸碱分辨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接着,来自建邺实验小学的陆亚宇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动手探索了蜡烛的秘密,...
10月23日我参加了南湖一小科学教研组承办的区级教研活动,观摩了由李海婷、郭佳两位老师执教的做中学课堂教学,对做中学的课堂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这两节课中,并不是说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就意味着学生想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教师就帮助他们聚焦到要探究的问题上来。在课堂上两位年轻的教师亲切地伸出手来,引导孩子们走上一条比较顺畅的、比较有效地学习已有知识,探索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