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金中实小举行了本次的科学教研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听取金中实小的谭红亮老师讲授六年级课程《变色花》和建邺实验小学的陆亚宇老师《蜡烛的变化》两节课。课后分片区对课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两位老师都是年轻教师,根据他们的课堂展示和自己上课的实情,进行了对比,让我收获颇多。
首先是《变色花》,在课间的时候,谭老师通过给学生们展示不同的花语,使学生能够迅速的安静下来,并且进入了状态,大概了解了今天课堂的主角。课堂上通过一朵花,将整节课串联起来。先是给白色的花上色,变成红花绿叶,然后是想想生活中的哪些物质能够使花同样发生这样的变化,最后请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进行操作。看似简单的实验,却是学生们发现问题的最佳场所。在实验过程中,原本常见的“红花绿叶”却变成了“绿花红叶”,引起学生展开思考。接着引出酸碱物质的概念,最后是通过紫甘蓝指示剂,对生活中的物质的酸碱性进行检验。在整节课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科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应用于生活。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施行起来却并不容易。老师们上课总是为了去追求自己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去想办法把课上好,或者说把“自己的课”上好,在教学中追求自己价值的实现,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得课堂成为了教师的比武场,而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所以我理解的一堂好课时给学生最舒服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学习氛围,最后在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知识形成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价值才得以体现。谭老师的课给了我这样的感受,平淡但是学生能体会到乐趣,朴实但学生能学到知识。
第二节课是陆老师的《蜡烛的变化》,听课过程中,给我的印象是这节课很细腻。细腻的语言,细腻的实验操作,细腻的介绍,可以说每一点都有考虑到,每一个细节都设计的很巧妙。几个细节部分与大家分享:1、将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仪器、工具都放在一起,请大家说明用途。2、请学生说出不同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3、给出实验步骤,请学生说说需要使用哪些仪器。看起来不起眼的设计过程,但是能够使学生切身思考问题,在实验中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还有一点就是陆老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一点我之前做的不好,后来私下里问了陆老师,陆老师的回答是:之前大批的背过一些评价。若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即使多背一些又有何妨。在实验设计方面,最后的探索蜡烛去哪儿了的实验很巧妙。只能感慨无法点评。教材不一样,实验没做过,所以导致这个实验原本是什么样子却不清楚,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建邺实小的科学学科团队对这次的实验改造是很成功的,课堂上的优异表现属于他们团队的每一位老师。
听完这两堂课,我深有感触。自己对于课堂的掌控,对于学生的评价,对于实验的改进等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优秀教师请教,任重而道远,需要多多努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