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学校 教师 内容 形式 级别 2013.8.24 南湖一小 许晓春 教师作文谈 讲座 区级 2013.10.24 金中实小 徐玉芬 《导体和绝缘体》 公开课 区级 2013.10.24 新城小学 许淑俊 《导体和绝缘体》合作备课 讲座 区级 2013.10.24 晓庄一实小 柯欣 《导体和绝缘体》合作备课 讲座 区级 2013.10.24 金中河西小学部 高丽丽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公开课 区级 2013.10.24 南湖三小 吴时祥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合作备课 讲座 区级 2013....
南京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教学展示活动听后感 新城小学 魏海婴 在小西湖小学举办的第七届南京市科学学科带头人展示,每位老师的课各有特色,展示了自己的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接下来说说在这三堂课上的收获。 一、课前的资料贮备 《消失了的恐龙》,上课前成金燕老师播放了精心挑选的视频,视频展示了各种动物的生活。在这个动画的过程,处于兴奋而紧张状态的学生渐渐的安静下来,...
2013.12.26市级教研小西湖小学听课有感 南湖二小 程路 小学高年段科学的教学,旨在通过对大量的科学事实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科学结论,通过精巧的科学设计环节逐步向学生展示科学世界的奥秘。三节课均为五、六年级高年段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学习特点以及科学性的把握准确。 第1节课,消失了的恐龙,教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科幻影片进行导入,引出恐龙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消失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李海婷老师执教的《塑料》一课,教学流程清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设计的塑料袋和纸袋的承重对比实验十分新颖,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能很好地从实验结果中发现塑料的优点——结实。最后用生活中的环保标志作为小拓展,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后学以致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陈舒劼老师执教的《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一课,吹泡泡导入环节十分精彩,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本课教学设计巧妙,力求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如何去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和把一些难得问题转变成目前能研究的问题。...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 马晓寅 12月12日上午,在致远外国语小学南湖一小的李海婷老师和致远外小的陈舒劼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两节精彩的三年级科学课。 李老师的《塑料》一课,让孩子们亲自动脑、动手比较塑料袋和纸袋的牢固程度以及吸水性的不同,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最终对于塑料的优点有了切身的体会。李老师的课结构紧凑,层次明确,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学生们通过自主研究学习到了知识。...
《塑料》本节课很贴近生活,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创设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开放地教学,和老师平等地对话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本课设计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究学生身边最常用的材料,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塑料的特征分析透彻,理解深入。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了解了塑料,并体会到塑料的作用及其最大缺点,再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
致远陈舒劼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20131212.ppt
12月12日,在致远外小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李海婷老师和陈舒劼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的科学课。听完两节课后,我有以下感想: 两位老师都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教材、教学目标设计了不是教材中的实验,李老师设计的是塑料袋和纸袋的对比实验,陈老师设计的是验证吹出的泡泡是否都是圆的实验,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平时应该注意调动身边的资源,开发教师自身的创新思维,为科学课堂增光添彩。 两位老师都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
12月12日,在致远外小进行的建邺区科学学科教研活动中,我认真听取了李老师和陈老师所讲的两节科学课分别是三上的《塑料》和三上的《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两节课均是我现在正在教的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对于我这个刚刚进入教师岗位蹒跚学步的新手来说,特别所讲的正是我也讲过的内容的时候,有了对比感受尤为深刻。 第一节课,李老师的《塑料》,来自于本单元《身边的材料》,属于二级课题,是比较具体的科学知识点,而且非常的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塑料》和《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都属于理论性较强的科学课,选择这样的课型,对开课教师如何选择实验、如何安排实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两位老师公开课的展示,让我学到了如何在理论性较强的科学课中增设实验,增强趣味性。 《塑料》这一课,李海婷老师自制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比较纸袋和塑料袋的承重能力。没有用现成的纸袋子,而用自己制作的纸袋子,使得实验的效果更明显,也让我们看到了李老师的思考。通过认识塑料制品标志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