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必修3) 第1课 孙中山三民主义 (章新扬)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20世纪百年变迁中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嬗变的开始。要通过学习看到思想的力量。 本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历届党代会的主要内容。 2.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含义。 3.了解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当代一些重大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的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及和平解决、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
第十五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课标内容: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二、学前分析: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是古代史下册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介绍封建社会最后两个王朝——明清。明清时期我国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外国的联系加强,此联系包括友好往来和战争。明清时期经济有所发展,在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到清朝中后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国家逐渐脱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南湖二中罗钰惺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通过对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叙事 ——让学生进入探究历史的场景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 邵静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中,...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美国南北战争》教学案例 浦口区石桥中学 张亚 一、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视野狭窄,搜集信息渠道有限。况且初三处于毕业年级,学业负担较重。加上以往历史是副科观念的影响,造成学生普遍不重视,兴趣淡、基础差。利用好宝贵每周两节课堂显得尤其重要,...
历史课堂生成需谨慎 河北省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 孟凡永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生成;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杂志近来刊载了几篇关于历史课堂生成问题的文章,例如陈杰老师的《教师怎样面对课堂生成性问题》(《历史教学》2008年7期),戴文君老师的《老师,错了》(《历史教学》2009年1期)。对课堂生成问题,两位教师结合课例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给笔者以很大的启发。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 赵晓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