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 赵晓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
教学重点
1.黄海大战。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上很重要的两次战争,一次是中英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英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是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沙俄大肆侵占我国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翻到第16页。中日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甲午中日战争”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对此,老师设计了三个小问题,来考一考大家,看看我们班谁能第一个接受并通过老师的考验。请看题——
那么这场战争是由谁挑起的?他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又是什么?“甲午”是指什么?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三个问题,看来老师下面的问题要增加难度了,不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下面的挑战呢?
近代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受着列强侵略的中国,国破山河在,面对列强的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一直在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林则徐、关天培、太平天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也同样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勇杀敌甚至为国捐躯的爱国官兵,邓世昌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黄海大战中邓世昌英勇杀敌、捐躯卫国的英雄事迹。(播放视频)
下面我请大家畅所欲言,说一说,看完这段视频后有哪些感想?
是啊,“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的缩写,他的英雄壮举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他的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他们身上,呈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黄海一战,中日损失差不多,黄海大战后,清北洋水师仍然有很强实力,但是,黄海大战后,日军却肆意横行,无所顾忌,海陆两军接连侵占了花园口、大连、旅顺等城市,接着又夹攻北洋海军的基地——山东的威海卫,结果,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为什么会在黄海大战后,清政府会接二连三的丢城失地?是日本的军事实力突然提高了吗?不是。
正是由于清政府的一味妥协,不但使战争的局势急转直下,而且,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知道日本曾在南京犯下的滔天暴行——南京大屠杀,其实在南京大屠杀之前,日本就已经在我们国家的一座城市里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请看图片——日军在攻占旅顺以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
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一味妥协、腐败无能,最终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签订《马关条约》的两国代表,中国的代表是。。。。,日本代表是。。。。
威海卫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京师震动,清朝急忙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1985年4月,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停战和约,史称《马关条约》。
(播放视频)
下面,请同学们把《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签订条约的中日双方代表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在书本上画出来。(打出幻灯片10)
刚才我们从视频中,听到:“《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为丧权辱国的条约”,再看书上,书上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记得一开始同学们都说愿意接受我的挑战的,这里啊,让老师想到了一个问题,正好可以让同学们挑战一下。
我的问题是:从《马关条约》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马关条约》比《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给大家一个提示:(打出幻灯片11)
回答一:《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回答二:《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人民负担和加剧了清政府财政危机。
回答三:《南京条约》允许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增辟通商口岸,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回答四:《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危害: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掠夺。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教师强调]同学们还要注意书本17页最下面的小字部分:辽东半岛最后有没有割给日本?
第二个要注意的就是,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台湾以后,台湾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割台斗争,我们可以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这里特别要注意徐骧和刘永福两人。
[教师总结]同学们,到现在为止,“甲午中日战争”我们就学习完了。在这一课里,我们重点讲了两个问题:一是黄海大战,二是《马关条约》。黄海大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一场有代表性的战役。双方的实力,反映出的问题都是双方各自情况的一个缩影。《马关条约》是必然的一个结果,决定因素就在于清政府的妥协退让。《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板书设计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黄海大战
二、《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签订的背景
2.《马关条约》的内容
3.《马关条约》的危害和影响
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同学们今天这一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讲完这一课,老师突然想起了有关冰心的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请问:冰心老人提到《甲午战争》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为什么那么的痛心疾首??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同学们都讲得很好
最后,老师想送大家这么一段话,来作为本课的结束语,也作为老师对你们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