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人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包括诸如消沉、怨恨、冷漠等,在挫折的情绪体验中,有人伤失了前进的动力,变得胆小,脆弱,有人却用坚强的意志克服了困难达到成功。著名心理学家冯斯洛说过“挫折并不是坏事,关键是人多挫折的态度。”对于刚走人生起步之路的幼儿来说,由于经验不足,更容易遇到挫折。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是幼儿幼儿教育者必须予以认真引导的教学目标。挫败教育即抗挫败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或创造某种情景创设一些难题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来解决矛盾,从而使它们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蜜罐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既缺乏承受挫折的机会,更没有承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因此,对今天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要提高幼儿的耐挫折力,教师起着重要作用
1、教师要努力培养幼儿坚强的人格,根据不同的类型实施挫折教育。
要从小事着眼锻炼幼儿的意志。以个人坚强的意志是在千百件小事的锻炼中逐步培养出来的。经常在小事上锻炼意志,才能形成坚强的人格,在大事上经得住考验。所以要引导幼儿热爱生活,教会幼儿正确处理与人之间的关系,引起愉快的情绪反应,控制自己的情绪,好要引导幼儿积极锻炼身体,合理安排生活。但是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幼儿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对症下药。必须从分注意到幼儿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有些幼儿经常收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他的好,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这些幼儿,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锻炼,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而那些能力较差的幼儿比较多的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就要培养和提高这部分幼儿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它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运用积极、开放、科学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影响孩子。
教师要时刻以积极的心态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幼儿教育中去。教师师表作用于自身紧密相连。教师在人格上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不能把成人的意见强加于孩子身上,给幼儿从分的自主权,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有不良的行为要讲明道理予以制止,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勇敢地去面对。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让孩子体会到失败和不如意,突出意志磨练教育,增强其心理免疫力,全面加强对幼儿挫折适应能力的培养。有一天,妈妈送张缪成臣来上幼儿园,她来在门口不肯进来,在询问过后才知道,他昨天画画没有画出来,所以今天不肯上幼儿园,哄了一会才把他劝进来。在后来的美术课上,他撅着嘴不肯动笔,老师鼓励他自己学着画一画,在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画,开心的笑了,在最后的评价时,受到其他小朋友的肯定,他更得意。当妈妈来接他时,他很得意地给妈妈看他得到的小红花,并告诉妈妈:“我画画那么好,明天还要上幼儿园,明天还要来画画。”
二、要提高幼儿的耐挫折力,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人的幼年犹如一张白纸,一块碧玉,可以任凭描绘和雕琢,是可塑性最佳时期。幼儿期可塑性强,最善于模仿。早期的耳濡目染对孩子很有影响。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父母从不说粗话,那他的孩子就不容易骂人,父母之间能够相互尊敬、相敬如宾,孩子也能够学者和同伴友好相处,孩子所接触的人,不论老师、阿姨还是家长,如果处处替别人着想,乐于助人,这样孩子也就容易助人为乐,替他人着想。在幼儿园里,工作人员总是要求小朋友们玩玩具时要互相谦让,不抢别人的玩具,不独占玩具等等,这就潜移默化地对于幼儿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三至七岁的幼儿是智力发展中最活跃的时期,而这个时期形成的品格、品德、知识,往往影响终身。
1、父母应处理好教育孩子与疼爱孩子的关系。
对孩子进行耐挫教育,家长必须认识到爱孩子应该有理智的爱,不能溺爱。若在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家长必须认真及时地引导,甚至严肃的批评孩子,并要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原因,使孩子改正错误。这样,孩子不但愿受表扬,还能够勇于接受批评。
在生活中每一位家长对孩子嘘寒问暖,不让孩子收一点点委屈,这是爱的表现。但过度的关爱和保护,会让孩子失去许多的动手机会,接受困难的机会便很少,其生活经验也会很少。张缪成臣是个很特别的孩子,脾气特别暴躁,每次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会坐在地上哭闹,在受到批评时会抓自己的头发,自己打自己的头,有时还会咬自己的手臂,每次家长都会妥协孩子的要求,对孩子是百般依顺,孩子在过多的关爱中形成了依赖思想,当遇到什么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便是成人,而没有自己克服的意识和勇气。所以,对孩子的爱,家长应正确区分,多给孩子机会,表达表现自我,有意识的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和挫折,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
有一天,妈妈送他来上幼儿园,他赖在门口不肯进来,在询问过后才知道,他昨天画画没有画出来,所以今天不肯上幼儿园了,哄了一会才把他劝进来。在后来的美术课上,他撅着嘴不肯动笔,于是,老师鼓励他自己画学着画一画,在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画,开心的笑了,并且,在最后评价时,受到了小朋友的肯定,他更加得意,当妈妈下午来接他时,他很得意地给妈妈看他得到的小红花,告诉妈妈:“我画画那么好,明天还要上幼儿园,明天还要来画画。”
2、家长应努力创造良好的氛围,采用适合的教养方式去教育幼儿。
在我们组织的“玄武湖亲子游”活动中,许多家长为孩子们准备好一切,还恨不得把孩子含在嘴里。在我们走向地铁站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一直抱着孩子,可有的家长做的非常好,小班有一个叫鲁晓菲的小姑娘,在走了很长一段路后,鞋里进了一颗小石子,脚疼,她要求妈妈抱抱她,而妈妈只是把她鞋里的石子拿出来后,将她的脚揉一揉,让她继续跟着队伍走。
我想我们的家长就应该给孩子多一些机会经历挫折,孩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一切都把孩子放在前列,而家长进充当配角鼓励支持孩子,这样能更有效的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生活中也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放手让孩子去独立完成任务,还可适当为幼儿安排劳动。在这些独立的活动中,幼儿能够发展能力、锻炼意志,逐步摆脱依赖性,并能够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但同样的挫折又深也有浅,有的挫折对于孩子来说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抵触的心理。我们应及时地给予鼓励或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应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怎样去解决困难是最好的。
3、家长应为幼儿树立榜样,并积极鼓励幼儿。
幼儿期是爱模仿,爱表现的时期,所以成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挫折教育中,我们更应言传身教做好榜样。幼儿好奇、好动,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占主要地位,家长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或幼儿读物,与幼儿共同欣赏,通过故事中的角色战胜挫折的经历,来感染熏陶孩子,使他们懂得只有克服苦难,战胜挫折才能进步,才会成功。对幼儿的鼓励也是很重要的,当孩子有了很好的榜样后,加上鼓励性的语言会更加自信。鼓励孩子是,也应注意言语,都应以客观公平为原则,让孩子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对与错。
有一个叫张瑞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能干。他的妈妈以激励教育为主,很少批评孩子,结果现在孩子一点批评也受不得。一次他上课不认真,老师批评了他几句,第二天他就不高兴了,在批评他时,他显得满不在乎。激励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却是有好处,但一味的夸大孩子的优点,忽视孩子的缺点,容易导致孩子的承受能力极差,听不得一点批评,在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甚至选择偏激的做法。因此,我们老师和家长平时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客观,在给孩子激励的同时,也要注意给孩子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的批评,让他们体会到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总之,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是经过一次挫折就能形成的,而要经受许许多多的挫折和磨练。这就需要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抓住一切机会随时随己的对幼儿进行教育,保证挫折教育的连续性。根据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大需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育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