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精细化设计”教案之六《汉民歌欣赏》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9-12-09

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 汉族民歌>

一、教学构思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是音乐课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歌这一主题,对于学生来说,不陌生,但是高中音乐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听赏,而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将作品理解得更深层次。


  因教材上的曲目比较多,可以用2个课时来完成本教学内容。


  本课节选教材内容《澧水船夫号子》、陕北信天游《赶牲灵》,《下四川》《小河淌水》《无锡景》片段,补充《扬场号子》,江苏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湖北民歌《龙船调》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歌的分布,民歌的体裁,号子,山歌和小调的音乐特点。


  过程与方法:听赏与鉴赏结合,对比欣赏,图表展示教学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


  余光中的诗《民歌》,配乐诗朗诵


  (二)教学过程


  1、民歌的分布(地图展示,能说(唱)出各地具有代表的民歌)


  2、民歌的分类(简单介绍,迅速回顾旧知识)


  3、民歌的欣赏(加深记忆,并从音乐的基本要素着手,区别出南北民歌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风格特点)


  Ø 《澧水船夫号子》,《扬场号子》           (号子)


  Ø《赶牲灵》(孙志宽演唱),《下四川》      (花儿)


  Ø 《小河淌水》视频                       (山歌)


  Ø 湖北民歌《龙船调》视频(宋祖英演唱)   (小调)


  Ø江苏民歌之六合民歌《茉莉花》           (小调)


  Ø 江苏民歌之苏南民歌《无锡景》           (小调)


  (三)教学反馈


  1、听辨四首民歌,说出各自代表的体裁,并能区分其代表的地区以及歌曲的音乐特点


  2、表格展示南北民歌的差异


  (四)课堂小结(略)

 

四、本课体现精细化教学设计之处——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教学


  从湖北小调《龙船调》自然过渡到江南小调《茉莉花》


  江苏民歌也有南北之分,比如:


  • 北:六合《鲜花调》江都《拔根芦柴花》扬州《杨柳青》高邮《数鸭蛋》


  南:无锡《无锡景》苏州《九连环》苏州《孟姜女》

该环节的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1、演唱《茉莉花》

学生演唱

亲身体验,积极参与

2、欣赏原生态民歌《鲜花调》视频

共同欣赏

 因是农民演唱版,真实再现民歌贴近生活的特点。

3、听赏 方言版《茉莉花》

边听边找出所用的方言字句,旋律特点。

 带着问题听音乐,时刻围绕音乐这个主题

4、方言学唱《茉莉花》片段

师:示范第一段

生:学唱第一段

 教师唱,贴近学生。

5、拓展与探究:听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体会北方《茉莉花》的音乐风格,找出不同点。

采取对比欣赏教学

法。

6、对比分析二首《茉莉花》的异同(深层次分析作品)

生:画出2首曲子的旋律线

分析节奏型特点等。

音乐要素着手分析歌曲。

 

五、教学反思


  民歌这一课,内容比较丰富,可选的曲目也非常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有的放矢的侧重介绍某一地区的民歌。在宏观上,我们要时刻把握住民歌的风格特点,民歌的地域特点,微观上,我们要注意单首曲子各自体现的音乐要素。

本课的精细化教学设计环节,将歌唱教学融入高中鉴赏课中,让学生唱起来,近距离的了解民歌,通过音乐要素等的认识,再次理解作品的音乐风格。

 精细化教学设计之六《汉民歌欣赏》.pp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