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二年级(上)《大白象》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0-01-27

 

课   题

《好朋友》

课时

安排

共需要4课时

此为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小象》《大象》

2、唱《大白象》

教学目标

1、能专注的聆听音乐,对“管弦乐”这种器乐形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欣赏《小象》《大象》区别音色、节奏、音区的变化,通过模仿大象、小象的动作体会音乐形象的创造,初步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3、能用自然平稳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白象。

4、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模仿歌曲中的叙事部分。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难点在于歌曲《大白象》音程的跳动比较大,节奏也不容易掌握。

重点是《大象》《小象》两首乐曲的对比。

教学准备

钢琴、CD、CD播放机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音乐欣赏: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吗?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

我们一起再来做一个猜谜游戏,好不好?

------谜语《小象》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替人把活干。

你知道它最喜欢吃什么?长着什么模样?

讲解有关小象的知识—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

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

三、聆听管弦乐《小象》 :

1、师:刚才同学们表演的小象真可爱!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简笔绘画:耳朵)

 

 

听音乐进教室。

只用“sol”“mi”两个音问好。

 

 

 

 

学生讨论自己知道并且喜爱的小动物。

 

学生猜谜语。

 

 

大象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模仿大象的的样子。

 

 

 

 

 

 

 

这样的问好方式一方面师组织教学的程序,一方面可以达到练声的目的。

 

培养学生动嘴能力。

 

 

 

激发学生对听赏乐曲的兴趣。

 

 

增长学生科学知识,有助于今后的学习积累。

 

 

激发学生对听赏乐曲的兴趣。

 

 

吸引孩子的注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但是这首管弦乐曲还没有名字,我们认真听,一起来为它起个名字,好吗?

3. 复听:

 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边听,边想。听完后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渗透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四、聆听《大象》

1.听音乐:

这首歌曲的速度、力度、是怎样的?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和上一首乐曲有什么不同?

2、复听: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去做?提高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大森林的意识。

五、演一演:

在音乐《小象》和《大象》的伴奏下,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即兴、随意的表演,教师给予帮注和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表演。

六、学唱《大白象》

1、导入:刚才我们听了两首关于小象和大象的乐曲。你们看!森林里还有一只可爱的大白象它非常的受小动物们的欢迎,接下来请你仔细听听看,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吧!

2、播放音乐《大白象》并请学生回答问题。问:“你在歌里还听见了哪些小动物?”

3、师:哈哈,森林里这么热闹,让我们跟小动物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舞吧。(三拍子的步伐)

4、出示歌谱要求学生跟琴轻声哼唱。

5、提出难点,解决问题。

6、知识综合,一边做三拍子的律动一边有表情的演唱全曲。

七、课堂小结:

聆听管弦乐《小象》;为歌曲起名。

(边听边用故事的形式解释乐曲的曲式特点乐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可以说小象出来玩耍了,第二部分说它遇到了一个好朋友,一个声音粗一个声音细,两人在对话,第三部分可以说小象回家了。)

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速度、力度、是缓慢的,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沉重有力的。

 

 

 

 

模仿大象的形象按照节奏走步子

 

 

 

 

 

 

 

 

 

 

 

 

学生回答。

 

 

 

为歌曲起名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两首乐曲的比较加强学生对乐曲的影响。

 

 

 

 

 

提高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大森林的意识。

 

激发学生大胆表现自己,也给乐于表现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机会。

 

歌曲的导入部分提问题目的是让孩子能够用心聆听歌曲的歌词。

 

 

 

 

 

 

熟悉歌曲旋律以及三拍子的韵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