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小班化选项教学下,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
--------关于“四定”评价策略的研究
殷从建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
关键词:评价策略 选项教学 小班化体育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当前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通过进行“四定”评价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尝试探索出一条能缓解当前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并能迎合新课程评价要求的评价策略;从而有效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一、背景
新课程提出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指导意见,倡导多种评价方法与手段,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情景测验等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这给体育教学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促使体育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转变、探索、改进。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三年来,虽然形成了各种评价策略,设计了各种量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实效不明显、操作难等问题依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整体评价形式大于内容,没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针对上述要求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创新、尝试、研究了 “四定”评价策略,发现可以有效的缓解现行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迎合新课程评价的要求。
二、“四定”评价策略释义:
建立在高中体育小班化选项教学基础条件下(每选项班25人-30人),本着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让评价有效促进体育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四定”评价策略策略的尝试,“四定”是指常规定基础、群体定水平、个体定差异、服务定优势。“常规定基础”是指课堂常规作为基础的考核要求,由队长、教师进行的个体评分,此项实行“一票否决”,只要这项不及格,个体整体评定就不及格;“群体定水平”是指按照内容、目标、个体能力、性别比例等条件相等的原则,形成练习、考核小群体(6-9人),并由“教学中心组”根据小组排名,确定小组考核水平分;“个体定差异”是指根据个体在测评中的态度和完成动作的质量,由教师、班干部进行个体自选动作的技能评分;“服务定优势”是指根据个体对班级做的贡献、个人在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完成情况等表现,由班长、所有学生进行的个体评分。结构示意图如下:
水平成绩( 20分、25分、30分、35分、40分几个等级) |
标准:第1名20分,第2名15分,第3名10分
负责:“教学中心组”
监督:所有学生 |
标准:-2分,-3分,-4分
负责:队长
监督:教师 |
标准:1分,2分,3分,4分
负责:教师
监督:队长、班长、特长生 |
三、实践运用
(一)、操作步骤:
1.每学期开始, 利用理论课时间,学习“四定”评价策略的思想和要求;进行项目教学中心组成员加入动员,并由教师初步确立常规考核要求、具体的内容和进行即时考核。
2.在9次课左右,利用理论课,通过前期观察、检测、调查等工作了解并初步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建立项目教学中心组(由教师、班长、小队长、特长生、长期见习生等构成),并通过小组讨论,补充常规考核内容,确定群体考核内容、个体可选考核内容和个体服务考核内容。
3.定期、即时考核,考核过程中,各尽其责,教师只作指导和相关培训,不作干涉,但参与考核人员必须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现场公布单项成绩。
4.整合各方面成绩,确定最终体育学习成绩,并即时公布。
5.反馈、补充、汇总、上报学校。
(二)、案例分析:武术模块(综合拳)评价
1、结构内容与评分:
(1)水平成绩=步法套路(10分、15分、20分)+综合拳套路(10分、15分、20分)
A、步法套路指小群体从右驾站立开始,上步+后撤步4次,换势,上步+后撤步4次,换势,后转,上步+后滑5次,后转,左右换势2次,左右左换势2次,到立正结束。
B、综合拳套路指小群体从行礼开始,预备,起势冲拳,马步冲拳,左右弓步冲拳,南拳推指,跪步冲拳,后撤步勾手挑掌,单拍脚弓步顶肘,正脚骑龙步推掌,收势,到行礼结束。
A、B根据整体动作完成质量、编排的展示形式、精神面貌、气合气势等内容标准要求,“教学中心组”集体评分,排出名次,给予第1名20分,第2名15分,第3名10分。如有四队,第2名取两队;如若相同,名次并列。最后综合相加,定出水平分。
(2)常规成绩=出勤情况(10分)+课堂表现(10分)
A、出勤情况包括迟到、早退、无假旷课等,根据指标内容要求,每次违纪,扣3分,第3次扣4分,如超过3次,本学期成绩不及格,不给予相应学分。
B、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根据指标内容要求,每次违纪扣2分,如超过5次,本学期成绩不及格,不给予相应学分。
最后综合,定出常规成绩。
(3)个体成绩=自选动作一(10分)+自选动作二(10分)
A、自选动作一包括所学技术单个动作完成;
B、自选动作二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步法、手法等和单个动作的组合动作。
A、B根据相应内容标准要求,每项具体指标4分、3分、2分、1分的评分。最后综合,定出个体成绩。
(4)服务成绩=服务他人成绩(10分)+服务自己成绩(10分)
A、服务他人包括本班干部工作、学生所作的班级贡献等;
B、服务自己即对的意志力方面的考验和选项课以外的测试项目的练习情况,包括耐力、柔韧、爆发力等体质达标项目成绩。
A、B根据相应内容标准要求,每符合、完成一项得3分;中心组成员班长6分起评,队长、特长生4分起评。最后综合,定出服务成绩。
2、量化表选用
总评表(班长完成,老师监督)
班级 |
姓名 |
水平成绩 |
常规成绩 |
个体成绩 |
优势成绩 |
合计 |
|
|
|
|
|
|
|
水平成绩表(老师、班长、队长、特长生等中心组成员完成,所有学生监督)
班级 |
群体分类 |
步法套路(10分、15分、20分) |
综合拳套路(10分、15分、20分) |
水平评定(20、 25、30、35、40分) |
|
组别 |
成员姓名 |
|
失误累计数 |
分值 |
失误累计数 |
分值 |
|
|
|
|
|
|
|
|
|
|
常规成绩表(队长完成,教师监督)
班级 |
姓名 |
出勤情况10分(日期) |
课堂表现10分(日期、原因) |
合计 |
1 |
2 |
3 |
1 |
2 |
3 |
4 |
5 |
|
|
|
|
|
|
|
|
|
|
|
个体成绩表(老师完成,队长、班长、特长生监督)
班级 |
姓名 |
组别 |
自选动作一(10分) |
自选动作二(10分) |
合计 |
质量 |
编排 |
气合 |
质量 |
编排 |
气合 |
|
|
|
|
|
|
|
|
|
|
服务成绩表(班长完成, 师生共同监督)
班级 |
姓名 |
服务他人10分(日期、原因) |
服务自己10分(日期) |
合计 |
贡献一 |
贡献二 |
贡献三 |
耐力项目 |
爆发力项目 |
柔韧项目 |
|
|
|
|
|
|
|
|
|
3、具体内容考核标准:见《建邺高级中学小班化体育选项教学课程标准》略
四、小结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改进,此评价策略操作起来可行、有效、方便。能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并通过团队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教师、体育班长和小队队长、体育骨干等成员各自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评价的实效性。不但使学生自觉了解了相关体育知识、掌握了所学技能;而且体验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感受了竞争对抗的压力,增强了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甚至对体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迎合了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要求;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
1)、此评价策略中服务成绩评价执行力度还需加强,具体考核有点模糊,尚有很多细节需要处理,还需要加以改进、完善,进而使其更加科学化、适用化。
2)、教学中心组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中,特长生、见习生的考核,班长、队长的选取等问题,认定有待商榷,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