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关于“活体”训练法在高考训练中的运用及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1043

发布时间:2010-01-16

关于“活体”训练法在高考训练中的运用及思考

殷从建 建邺高级中学 210017

王裕林 建邺高级中学 210017

一、背景:

在多年的体育高考训练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体育高考生都是“半途出家”。等到他们真正投入到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时间已经所剩无几。面对体育和文化的双重要求,每一个教练员都十分清楚,在缺乏场地、器材等的条件下,利用仅有的每周只能训练三到四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时间内让运动员体育成绩达到高考要求,其训练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根据高考项目的相关性,短跑是所考项目中的关键,多年的实践让我们体会到只要短跑好的,基本上体育高考就能通过。因此,我们在多年的训练中尝试、探索、总结出一套有趣、实用的训练法“活体”训练法,以提高运动员短跑训练的效果。

二、释义:

所谓“活体”训练法,或者叫双人训练法。笔者定义为利用人作为重物、辅助或配合练习的器材、用具,进行共同练习,在短时间内提高训练效果的一套方法。此套方法要求明确各自练习部位和动作要求,强调参与练习者的全身协调发展。

三、方法例举:

1、素质练习方面:

1)、高低重心推小车俯卧撑、爬动、跳动等练习

目的:发展小臂、躯干、胸部、上臂后部、肩部肌肉群力量,以及身体支撑和平衡能力。

方法:一人俯伏,另一人站立或深蹲,两手握同伴地脚。两人同时进行交替俯卧撑、爬动、跳动等练习。

要求:身体保持完全伸直,以双手和对方托手为支点,达到最大幅度完成动作;以肘部下降引导身体下降,全身充分伸展,保持平衡。

图例:

  

 

2)、扛人提踵、半蹲、深蹲起、走或背人跑等练习

目的:发展臀部、大腿内外侧肌肉群、下肢爆发力,以及身体支撑力量和平衡能力。

方法:肩负或背同伴,两手扶墙或木柱。两人交替做屈伸腿、走或跑等练习。

要求:微抬头,控制躯干伸直、平衡,注意地面平整,保障安全;慢落快起,下蹲时呼气,站起时吸气。

图例:

    

 

   

3)、相互抱腿单脚起、高重心侧身跳、低重心侧身跳等练习

目的:提高髋膝踝动作速度、下肢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身体平衡能力和紧张度。

方法:两人面对面站立,两人交叉搀扶、抱脚。做单腿屈伸、高重心侧身跳、低重心侧身跳等练习。

要求:保持平衡,尽量缩短与地面接触时间;尽量用各关节快速完成,动作要连贯。

图例:

   

4)、掺手深蹲左右跳、圆圈跳、反应跳等练习

目的:提高踝、脚指动作速度和力量,以及平衡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

方法:两人面对面下蹲,双手互握。进行左右跳、圆圈跳、反应跳等练习。

要求:上体保持直立,下肢收紧;尽量用踝关节快速完成,动作要连贯。

 

5)、大小腿单侧或双侧手拉、绳拉(皮带)屈伸等练习

目的:发展上下肢肌肉收缩能力、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方法:一人做大小腿收缩练习,另一人用手、绳、皮带等拉住,以限制对方大小腿收缩,或双方同时做一收一放练习。

要求:做收缩的队员保持上肢稳定和平衡,尽量用腿;限制对方大小腿收缩的队员手要抓紧,给对方以足够的阻力。

图例:

     

 

6)、腰肌、腹肌、背肌和全身辅助伸拉等练习

目的:发展上肢力量、腰腹背肌肉力量和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

方法:一人在做腰肌、腹肌、背肌和各种柔韧性练习时,另一人监督、提示、鼓励,或施加外部力量,增加幅度。

要求:做深拉练习者尽量拉伸;同伴控制好力度,幅度到位时,停顿15-30,慢慢放下成开始姿式。过程中互相监督、鼓励。

图例:

7)、 牵引跑、追赶跑、触摸跑、定区互相反超跑等练习

目的:端正短跑姿态,提高短跑的加速能力、反应能力、平衡能力。

方法:在做牵引跑、追赶跑、触摸跑、定区互相反超跑等练习时,一人主动练习,另一人给予目标、信号、提示、鼓励等。

要求:练习队员速度差不多,练习中注意力集中,各自明确责任,尽力而为,过程中互相鼓励。

图例:

2、技术练习方面

1)幅度练习

目的:控制练习幅度,提高训练的强度。

方法:一人进行摆臂、起跑、跑的专门性练习等训练时,另一人用手固定练习的幅度。

要求:一人练习动作要到位,另一人提示、激励、固定要到位。

2)纠正练习

目的:通过互相学习技术,预防和纠正练习的动作,提高技术的规范性。

方法:一人进行摆臂、起跑、跑的专门性练习等训练时,另一人用手限制练习的角度、方向等。

要求:一人练习动作要到位,另一人讲解、提醒、限制要到位。

 

四、小结:

通过多年的实践,这套方法简单易行,训练效果十分好。主要有如下优势:

1、不受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此套方法只要有一块很小的场地和同伴就能开展起来。比较适合训练条件缺乏的学校。

2、提高了训练的趣味性。通过两人的辅助、配合,以及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过程中互相得到锻炼,不但激发了队员们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训练的密度。

3、有效提高大小肌肉群,以及髋、膝、踝关节力量。通过以人作为重量,他的不稳定性和自我调整性对髋、膝、踝屈伸提高的要求,大大增强了大小肌肉群的协调力量。

4、有助于身体躯干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发展,提高短跑的稳定性。在运用这套方法过程中,通过训练互相制约和加强的作用,对学生的运动平衡和全身协调发展起到了相当好效果,大大提高了快速跑的能力。

 

建议:在练习时关注运动员身高、体重、力量等条件和性别、年龄、心理等特点,将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结合。比如:运用初将这些因素差不多的队员进行组合等,这样训练效果会更好。

其实,方法很多,本文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同行们探索、挖掘出更多实用的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