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幼教素质教育案例参考两篇(二)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9-12-24

信息技术整合课程

南京市第五幼儿园

一、背景与主题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南京市第五幼儿园是一所省级电教实验园。从“九五”、“十五”到“十一五”,幼儿园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依托网络教育平台,多方位,多角度地整合课程,带动并加快实现幼儿园园本课程整体的建设和发展,确定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园风格和特色,在幼教领域享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具体的做法

1、主题架构的范式


2

 

 

 

 

 

 

 

 

 

2、主题单元的生成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主题有别于一般课程主题,它以幼儿核心经验为单元来建构,但需要信息技术的平台和数字化资源的支撑,因而其主题的架构便具有了多层性、可操作性和可再生性。目前第五幼儿园园本课程中共整理汇集了二十多个主题系列,例“伞的世界”“生活中的数字”、“巧击电脑”、“神秘的天空”、“动物趣话”等,主题涉及科学、语言、社会、艺术、健康五大领域,链接信息资源、环境资源、家长资源、课例资源,以形成相对完善的集合系统。在生成有关主题活动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具体目标的导向;具体环境中的人机互动;具体活动中的情景;具体活动的计划与生成空间。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发展需要和幼儿的兴趣需要适当调试有关内容。

3、相关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1)家庭、社区资源的整合。这部分课程旨在探讨如何挖掘家庭、社会环境所发挥的多层教育功能,拓展幼儿活动空间,使家庭、社会与幼儿园互动共振形成教育的合力。中班《生活中的数字》就是运用参观统计等手段,让家长带领孩子在家庭、幼儿园、社区找数字,并利用“我家的门牌号码”、“社区里的数字”、“神奇的电话屋”等课件,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家长、社区也是构成课程内容和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环境资源的利用。作为信息技术的手段,课件、录像、投影片及网络环境对幼儿的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区域、墙饰等也发挥着隐性课程的影响作用。以大班《快乐网吧》为例,其活动基本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师利用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图片下载、网络游戏等活动,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网络环境的便捷,体验网络活动的乐趣。“红苹果网站”、“动画自己做”、“对弈高手”等游戏内容的设置,使幼儿在掌握网上浏览、网页制作、图片上传、下载等操作技术的同时,学会收集资料,减少网络迷航现象。墙饰“迷宫图”则延续并强化了幼儿电脑操作的成果,使之对应,互为补充。

三、成果与成效

1、构建新理念——分层教学与课程整合的革新

幼儿的学习具有广泛性、无意性、无序性、情意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因而,其活动组织及课程的建构应考虑到:

1)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粗浅性

2)主题提炼的发散性和多元形

3)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非正式性

2、创建新模式——“情境探究”、“任务协作”的主体性教学。

情境中富含学习要求,任务中体现合作精神,这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尽可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为幼儿的探究互动指引方向。例如: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水》,教师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水、杯子、玻璃片、吸管、冰块等,还有多媒体课件《有趣的水》。教师先引导幼儿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观察发现水的变化及变化特点,大胆质疑提出猜想。教师提供课件(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有关水问题的答案)让幼儿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就是一个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能力都有所锻炼和提高。

“协作”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主要强调的是(1)人机互动,即教师和学生分别与计算机中的学习资源产生互动。这类互动是单向的——只有学习资源到教师或幼儿这个方向,而资源无法与人交流。(2)生生互动。在利用信息资源学习的过程中尽量与同伴建立学习小组,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实现幼儿之间的同步交往。于此同时,利用校园网上的论坛、幼儿画册等实现幼儿间、家长间的交流。(3)师生互动。表现在课堂上是教师利用电脑“面对面”与幼儿进行交流,及时监控和调整幼儿的学习。 

 

3、构建新评价——幼儿参与信息技术活动评价体系的建立。

评价从“信息技术专项活动”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两个纬度就幼儿的认知、操作和发展进行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评估主要分为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要求、评估等级和评估建议。教师评估主要采取的方法有个别谈话法、日常观察法、情景演示法、操作法等。评估有一定的等级,体现了活动组织的层次性和幼儿发展的分层化要求。体现了面向全体幼儿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要求。

此评价填补了幼儿园信息技术的空白。

4、体现新发展——师生信息素养及办园层次的提升

在新《纲要》思想的引领下教师在信息技术活动中有了新的定位。教师是教学活动计划的规划者、活动实施的协作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分层递进学习的激发者,也是活动有效开展的评价者。有发展的教师才有发展的幼儿,有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素养的孩子。在信息技术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师,只有具备与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相吻合的素养与能力,幼儿园的信息技术活动的开展才能真正落在实处。在自主成长内驱力的带动下,第五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正一步步向专业型、研究型团队的发展目标迈进。

【点评】

第五幼儿园在幼儿信息技术的开发与整合中,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办园的特色,着力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有趣的情境设置,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的互动中,使信息技术课程与幼儿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并注重家庭、社区、环境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为幼儿的健康活泼的发展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