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教师频道  > 教学研究  > 正文

支持学生多元表达,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背景下语文学科教研活动(1)
滕国庆  2024-11-18  点击:

【课堂实践:支持学生表达、发展思维创造】

四时俱可喜,初冬蓄力再出发。2024年11月14日,南外河西二附小开展了“支持学生多元表达,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背景下语文学科教研活动。蒋丽云校长、袁哲副校长和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由陈雪莹老师主持。

祝琳婧老师执教二上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AB46A28E1BC9341FB0B55AAC45804CF1.png

祝琳婧老师执教二上《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课程伊始,祝老师以巧妙的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老师紧扣教学目标,利用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特点。祝老师注重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深入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变化。同时,围绕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提供句式帮助学生表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信表达。

濮小卉老师执教四上课文《牛和鹅》

c00585dc0bdedbc6df697fbab57c0df0_720.png

濮小卉老师执教四上《牛和鹅》一课。聚焦第六单元“童年生活”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濮老师从整体感知、学习批注、运用批注三方面入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一边学习课文,一边批注自己的感想。课堂中,濮老师十分重视朗读,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精彩纷呈。

 两位语文教师执教后,简要阐述教学设计的理念。

【正好学习:学习分享汇报】

聚焦学校“正好学习”的实践探索,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学校为老师们搭建了外出学习的平台。陈雪莹、祝琳婧、濮小卉、陈天妮四位教师,前往杭州市未来科技海创小学,参与”千课万人小学语文大概念教学”的研讨观摩活动。四位教师现场观摩了王崧舟、薛法根、窦桂梅、何捷、蒋军晶、孙双金等名师特级的课堂,让我们在几位教师的分享中,直击教学现场,领略名家风采。

陈天妮老师聚焦低年段“儿童诗”的教学、祝琳婧老师谈中年级的“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濮小卉和陈雪莹老师则分享了高年段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在他们的分享中,感受到特级名师对文本的独到解读、看到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实践的学习样态。

陈天妮老师汇报:儿童诗的想象与审美创造

陈老师分享低年段“儿童诗”教学心得。陈老师阐述儿童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其音韵之美、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等特质,并指出了儿童诗在审美启蒙、语言发展、情感与想象力培养方面的教育价值。通过《影子》和《小小的船》两首诗的教学实例,阐述教师如何通过多样化、趣味化的识字教学方法,将教学与文本语境、生活场景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其审美创造。

祝琳婧老师汇报:以“主题”凸显学科价值,打开语文学习的新方式

祝老师的汇报围绕“跨学科学习与主题学习”展开。聚焦“跨学科学习”以《纸的发明》课例为例,阐述了如何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多学科知识,将语文与历史、科学、信息技术融合,拓展学习空间;围绕学习主题,祝老师还分享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全学科参与推进,以主题式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以本次自己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与探究,激发学生自信表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濮小卉老师汇报:由“零散”到“统整”,组块化文言文教学

濮老师分享了中高段的文言文教学。她从新课标的学习任务群出发,以薛法根老师执教《文言文二则》一课为例,用对比的方式分析了组块化教学方式。薛法根老师用“一读古文,二写故事,三聊艺术”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古文,启发教师从关注“语言要素”到“学科大观念”的转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濮老师凝练了文言文的教学建议,既要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其教学定位和文本特点,还要注重策略方法,教出意趣。让学生在文言经典的学习中感受到阅读乐趣,从中明理启智,滋养生命,根植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陈雪莹老师:以“文脉”意象,厚植文化底蕴

陈老师由何捷老师执教的《夏日绝句》、鱼利明老师执教的《暮江吟》的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西江月》为例,探讨古诗文教学的新理解与新体会。陈老师分享了何捷老师如何扣住一个“背影”,回应单元的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背影”牵连出无数的联想。诗人李清照以平民之身,欲将血泪寄山河,也是以女子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的豪情。而鱼利明老师现场朗诵,带领学生走进如画的诗境,以组诗形式,串联江南的诗歌,让古诗文教学富有灵动。此外,陈老师还阐述了王崧舟老师如何紧扣词眼“丰年”“旧时茅店”来教学《西江月》,体会词人内心情感,把握词人“高格为上”的心灵境界。

四位老师的学习汇报,将老师们拉回了名师特级的授课现场。老师们边学边思、共学互研。在专家和蒋校长的指导下,我们重新厘清文本解读的价值、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研究能力。老师们只有在真研究、真思考中,才能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语文教学素养,真正助力学生接纳学习、热爱学习、享受学习。

通过本次语文教研活动,老师们探讨如何在“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背景下,支持学生的多元表达,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老师们深切体会到优秀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语文组将继续基于《(2022年版)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深耕课堂,探索学生“热爱”学习的新范式,实现“美好教育”的价值追求。

(供稿:陈雪莹 编辑:滕国庆 审核:袁哲)

编辑:滕国庆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 /blog/index?uid=16
最新LATEST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