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教研科研中心郑榕主任在三3班执教骨干教师引领课《周长是多少》。在教学中,郑主任通过出示不规则图形,激发学生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再进行求解。以丰富的学科实践活动,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郑主任还特别关注孩子的自信展示与表达,为青年教师及数学组树立了榜样。
七彩大舞台展示
课程开始前,三3班学生孙睿嵘带来了精彩的七彩大舞台展示——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他配合不同颜色的粉笔将图形的周长进行分类,用转化的策略,把图形的周长分板块计算,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为接下来学习《周长是多少》奠定了基础。
课堂教学风采


郑主任的教学设计匠心独运,将“钉板拼图”这一动手操作题地融入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在板上围出周长为12厘米的长正方形,郑主任成功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在设计课堂作业时,郑主任更是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通过给照片做纸相框、拼接照片以及制作照片墙等真实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更教会了他们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最终还能流利地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青年教师听课反思
谷嘉雯:听完郑主任的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课堂逻辑清晰、衔接自然,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完整。在《周长是多少》这一节课中,郑主任从不规则图形讲起,在学生的探究与表达中归纳出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思想方法,紧接着学生在钉板上有序围出周长相同的长方形,最后回归到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刘荣荣:郑主任的骨干示范课让我感受到了“以学定教”。郑主任的骨干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她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科组课后研讨
课后,数学组老师围绕郑主任生动且富有启发性的课程,开展了一场深入且具体的研讨交流会。会上,每位老师都结合自己的观察,详细阐述了听课的心得与反思。
多位老师提到,郑主任通过“钉板拼图”这一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直观理解了周长的概念,还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情境设计,如制作照片相框、拼接照片等,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如何观察生活、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以致用”的体验,对学生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次示范课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计划将郑主任的教学策略和技巧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如通过设计更多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相信青年教师从郑主任的课程设计、课堂管理到与学生的互动一定受益匪浅并能灵活运用。
(供稿:孙秋 编辑:滕国庆 审核: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