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教师频道  > 教学研究  > 正文

立足新课标、新教材课堂教学研究

——南外河西二附小承办建邺区小学信息科技教研活动
滕国庆  2024-10-01  点击:

2024年9月27日上午,建邺区小学信息科技教研活动在南外河西二附小成功承办,活动主题为“立足新课标、新教材课堂教学研究”。建邺区信息科技教研员汪俊老师以及全区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参加了活动。整场活动由南师附中新城南小学的王宁琳老师主持。活动分课例展示、说课、评课、总结四个环节。

课例展示

第一节课是由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的王芳老师执教《生活中的编码》一课。王老师在导入环节通过解密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上由浅入深,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编码,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编码,编码的特点以及编码的作用。整节课层次清晰,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热烈而活跃。

图片

第二节课是由南外河西二附小的滕国庆老师执教《生活中的编码》一课。滕老师首先从学生的学号和身份证号入手,通过了解学号和身份证号的组成,引导学生知晓编码及其唯一性。随后,引入了生活中常见的编码,如车牌号、二维码等,让学生发现编码的多种表现形式及其应用。最后让学生亲自体验扫码枪的使用,通过对比传统记录方式和数字化编码管理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字化管理编码的高效性。本节课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探索编码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对编码有了全新的认识。

图片

图片

第三节课是由晓庄一实小的刘家惠老师执教《编码的规则》一课,整节课结合实际生活情境,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深入编码规则。课堂伊始,从送餐机器人的房间号编码导入,学生分析得到数据按照一定规则组织形成编码。接着,通过日常中的例子,学生感知顺序编码的特点。接着,通过讨论车辆顺序编码管理的不便,引发学生思考,展示车牌编码变化,感知编码长度与信息量的关系,总结车牌号码的实际分类依据,学生进一步理解分类编码的规则。接着以校园运动会难以管理的真实情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设计编码规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按需求优化设计编码,加深对编码规则的理解,最后迁移应用,学生感受编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图片

说课、评课

首先,说课环节中三位执教老师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课后感受与大家分享。

接着,来自中华附小的高燕老师、莫愁湖小学的王欣晨老师、南外河西一附小的吴可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高燕老师对第一节课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本节课的导入方式引人入胜,用莫斯密码巧妙引入,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体验中国编码APP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整节课设计巧妙,有实践有畅想,激发了学生对信息科技的探索欲望。王欣晨老师对第二节课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本节课的环节设计水到渠成,从学生最熟悉的学号入手,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发散思维,本节课的体验环节也非常亮眼,对比体验人工和数字化编码管理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吴可老师对第三节课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生动视频和实际例子揭示顺序编码的重要性,并设计活动让学生实践分类编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三位评课的老师都充分肯定了上课教师在践行新课标上的突出亮点,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新城小学的吴彩云老师做总结性点评。她强调新课标、新教材下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指出新教材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且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通过分析三节展示课,吴彩云老师提出要利用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探究学习,理解编码概念及其重要性,并建议备课时根据课程内容逻辑关联设计不同的学习支架。

图片

总结

活动最后,建邺区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员汪俊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而独到的总结。他认为今天三节课都展示了老师们在新课标、新教材下对课堂的把握和对学生互动的重视,给予了学生正向的回应。教学目标明确,活动设计巧妙,有助于学生理解编码的重要性。同时,建议老师们在设计活动时留有空间,鼓励学生创新。最后,汪老师强调了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建议跨校合作,共同研究新教材。

图片

水本无华,相荡乃起涟漪。本次活动为探讨新课标下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加强了全区小学信息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在今后的信息科技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将不断实践探索,勠力前行,研思并进,努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出更加精彩的课堂!(供稿|滕国庆 编辑|滕国庆 审核|袁哲

编辑:滕国庆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 /blog/index?uid=16
最新LATEST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