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浅夏,花开未央。为了更好地践行新课标,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深化课堂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024年5月13日下午,建邺区小学语文“让童话教学趣实相生”主题教学研讨活动在南外河西二附小开展,建邺区教研员季海霞校长、建邺区全体一年级教师及我校全体语文组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第一节课由新城小学北校区的葛天齐老师执教《棉花姑娘》。根据文本内容,葛老师抓住“为棉花姑娘治病”这一教学主线,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生动而富于变化的教学手段,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生字上有侧重点,葛老师运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识字方法多样,如猜一猜、字理识字、联系生活实际等,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第二节课是南外河西二附小的祝琳婧老师执教的《咕咚》。她先引导学生找出动物们听到的“咕咚”来了的不同反应,接着带领学生分角色朗读,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进行场景模拟。最后在分析野牛的做法时,老师设计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在“野牛,你为什么拦住大象?”“从野牛和其它动物的不同表现中,你看到了什么?”等话题,领悟“不能盲目跟风,要有个人思考”的道理。
第三节课由新城小学凌玲老师执教《小壁虎借尾巴》。她围绕“通过不同方法自主识字”的课标精神设计了多元学习活动:以猜一猜的游戏为导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初读环节,以“小壁虎爬到了哪里,它都向谁借尾巴?”这个问题为抓手,带领孩子们一边梳理文章脉络,一边渗透识字教学;精读环节,凌老师通过情境创设、想象说话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语言感知能力。
随后,江山小学的吴义霞老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聚焦素养,关注运用—谈低段语文教学后二十分钟练习设计》的讲座。吴老师在讲座中具体展示了新课标下童话教学实践探索,同时聚焦教学后二十分钟练习设计总结了四个方面的策略:一是关注类别,有的放矢;二是建立音形义的联系;三是写字指导有侧重;四是关注运用,指导反馈。她建议低段老师们要把握好素养发展的过程评价和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深耕课堂。
活动最后,教研员季海霞校长与在场老师们进行交流研讨,并为本场活动作点评发言。季校长季校长肯定了本场活动的课堂教学和讲座分享,她提出:低年级教学,识字写字是重点。在教学识字时,应当依据文本和儿童特点,教得有意思、有意义,关注课堂中识字,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用汉字串联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中提升儿童核心素养。
荟萃新课标,融创新实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守正创新、减负提质,精准把握教学目标、精当选择教学内容、精创呈现评价形式,强化素养立意、凸显朗读、优化当堂写练,以汉字教学为支点,有效融通汉字、思维、审美、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在儿童心田,让语文课堂趣味盎然地生长,南外河西二附小将继续行进在路上!
(撰稿:陶沙 编辑:董晨 审核:袁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