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歌声自来。为进一步推动音乐课堂好课立人,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智慧,营造共研共思共进的教研氛围,南外河西二附小开展了音乐教研。
课堂教学:《小牧童》
刘甄老师执教三年级《小牧童》一课。本首歌是一首江西民歌。首先刘老师运用《斑鸠调》律动引领学生进入教室,运用两种问好方式来生动地讲解顿音、后附点音符,接着通过视频《江西是个好地方》展示了歌曲《小牧童》的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随后,刘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江西最著名的采茶戏,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扇子花和矮子步,还带领同学们入乡随俗地体验了一下。接着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词的学习,通过分组合作、互动游戏等方式,使学生们掌握了歌词中的难点词汇和旋律,学会了衬词、顿音和后附点在本首歌中的应用。
精彩瞬间
师:这首歌曲简短,只有4个乐句,现在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两句节奏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生:都有顿音、休止符、后附点音符。
师:你们这么快就记住刘老师介绍的X X. 节奏型,可真厉害!那你能找找看歌曲还有哪里出现了这个节奏型?
师:小朋友有一双火眼金睛,找的又准又快!旋律中出现了哪几个音?
生:有1、3、5、6
师:这个是民族四声调式。
师:刘老师今天带来了音块,你能拿出小手做科尔文手势,和我一起唱唱四个音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跟琴来唱唱吧。
师生共唱
师:“今天来到江西的山村,遇到了热情的村牧民们,你们开心吗?”
生:很开心。
师:下面,就请大家用你们最开心兴奋的心情边唱边跳吧!
教师点评
综合组的老师们对刘老师的课进行热烈研讨。徐杰超副校长针对本课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结合学校的美育浸润行动,他提到在授课教师准备时,可以结合本课的主题,设计更匹配的教学用具,这样让这些教具更具美感,达到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效果。此外,他还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体验矮子步时候,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走的范围更大一些,真正体会采茶时的感受。
董晨老师认为整节课充满了地域特色文化,刘老师创设走近江西的情景,带学生来到大美江西欣赏传统的民间戏曲:采茶戏,和学生一起尝试江西民间舞蹈,引入江西民歌《小牧童》的学唱。教师通过设计有节奏的师生问好环节、欣赏传统戏曲环节、尝试舞蹈环节让学生不断地欣赏聆听本节课学习的歌曲,解决学唱的重难点。
王丹丹老师认为刘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师对教材的挖掘深入,教学方法新颖。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刘老师可以尝试将歌曲的背景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陈丽娟老师提出整节课轻松活泼,并联系江西文化,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江西的舞蹈、歌谣。建议在教学中,更多体现“小牧童”特色,引导学生感知到小牧童出现的背景知识,在对比中感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无涯,研不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聚焦音乐核心素养,用音乐的力量撬动孩子们真善美的心灵,培养学生艺术内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本次活动结束后,老师们也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编辑:董晨 供稿:王丹丹 审核:袁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