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践行“好课立人”行动,突出“教学评”一致,注重“以学评教”,4月10日上午,南外河西二附小综合组开展教师展示课活动。
课堂教学:《沙漠中的植物》
王丹丹老师执教三年级《沙漠中的植物》一课。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生存都与环境密切相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协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本课是三下《植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二课,本课重点为“了解一些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引导学生建立植物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联系。王老师精心设计有利于聚焦核心问题的情境,“沙漠的环境这么恶劣,那在沙漠中有植物生存吗?”引发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观察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和动手实践活动来探究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特点。
活动一:观察仙人掌
1. 找出并画出仙人掌的茎和叶
2. 观察并记录仙人掌的形态
活动二:勺子挤压仙人掌和芦荟
动手用勺子分别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苇的叶,看看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
活动三:探究仙人掌结构的秘密
1. 过程: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卷起来后用腊纸包住都放在教室的窗台塑料布上;过一个小时以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2. 现象:平铺的纸巾湿度小;卷起来的纸巾湿度中等;卷起来后用腊纸包住的纸巾湿度最大。
3. 分析:平铺的纸巾模拟的是宽大的叶片,卷起来的纸巾模拟的是针状叶,腊纸模拟的是茎表面的不透水覆盖层。
4. 结论:仙人掌能够储水的秘密就是叶针状,茎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得出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1.根系发达2.茎部肥厚3.叶细小4.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精彩瞬间:
师:观察一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指着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肉肉的,肥厚
师:为什么这么饱满呢,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生:水
师:我们现在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因为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比较硬,所以我们要借助勺子,同学们可以拿着勺子,像老师这样大拇指放在勺内,其他的四个手指放到勺子后面,用勺子的背面去挤压。一定要用大力哦。
生:操作,发现有很多水。
师:其他植物里面有水吗?但是仙人掌和芦荟的水更多,说明储水功能强大。
师:为了更好的在沙漠中生存,沙漠植物茎、叶的形态都各具特点,那它们的根是否也有过人之处?
生:很发达,为了更好的吸取水分及营养。
课后,综合组教师进行研讨。陈老师通过观察,发现王丹丹老师在讲授时善于借助于视频资源辅助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并通过实物示范,如仙人掌、芦荟等调动学生多感官观察。孙飞老师提出,在学生探究方面,王老师通过各种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反思迁移所学知识和方法,归纳出沙漠中的植物生长的奥秘。整个过程师生互动自然,教师帮扶有度。董晨老师认为王老师整堂课体现“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探究意识浓厚,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
王老师的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堂。以观察探究为主要方式,设计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在观察探究中获取新知,课堂精彩、生动和高效。课堂知识由浅到深递进,在探究科学知识的同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个人的智慧,仅是草尖露珠;集体的智慧,才是海纳百川。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交流,真正达到了“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的效果。二附小综合组的老师们会继续携手共进,精进于行,提升自我,行稳致远!(编辑丨董晨 供稿丨刘甄 审核丨袁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