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教师频道  > 教学研究  > 正文

我们的班级成长树

——南外河西二附小二年级跨学科主题活动
董晨  2023-06-25  点击: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提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面对班级文化初形成这一真实情境,六月,南外河西二附小二年级开启了“我们的班级成长树”跨学科学习活动。

班级里好像少了些什么?少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文化班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领以成长树为主题的班牌设计任务!面对这一真实任务,教师先带着孩子们走进校园的树木,认识校园树木的种类,学生通过五感观察树木,并做记录,对其进行初步了解。之后,语文教师带领孩子们阅读各种关于树的绘本,以此来了解树的种类以及精神内核。英语教师带领孩子们阅读英语绘本《New trees》,引导学生了解橡树、柳树、榉树、栗子树、枫树等不同种类树木的英文表达。当孩子们了解各种类型的树木知识后,那么该如何制定文化班牌呢?这就需要观察了解各种展示牌的特点。教师带领学生漫游校园,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各种标志牌、洗手间标志牌、楼梯标志牌、学校校徽等。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到标志牌的构成、配色、比例。

随后教师引导小组讨论能够代表班级特色且具有标志性的树木,将树木和其精神内核相联系,如松树代表正直,班级就命名为“松树班”,也可以命名为“松风班”。确定各班名称后,学生绘画设计稿、选材制作班牌。大家通力合作,都在积极创作中!班牌制作好以后,为了能够更好的呈现小组设计班牌的亮点,教师发布演练任务,小组进行合作分工进行班牌介绍演练。在介绍时,教师引导学生用通顺的语言、落落大方的动作,自信流利的去介绍。孩子们自信地介绍自己小组设计的班牌,他们介绍的时候能够紧扣班级特色以及大树特征进行介绍,努力让自己小组设计的班牌脱颖而出。最后,我们将班级成长树贴在了门口,这些文化班牌代表着各自班的班风和精神,例如松柏班寓意着文明、坚强,竹梅班寓意着高洁、包容。

本次跨学科活动基于真实的情境,并通过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由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书本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树的特点和精神内核逐步加深,学生的认知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浅层走向深入。此外,通过细心观察各种展示牌,了解展示牌的功能、构成、配色、比例,为班牌制作提供设计思路。学生在动手、动脑、用眼观察的过程中获得了能力素养的提升。(供稿:陈丽娟 编辑:董晨 审核:赵梓如)


编辑:董晨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 /blog/index?uid=1
最新LATEST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