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下午,由南外河西二附小承办的主题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探究与实践”的建邺区第四盟区数学研训活动顺利开展。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刘艳老师和盟区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由三位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第二环节由杨秀丽老师进行讲座,第三环节是由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艳老师进行点评。

南外河西二附小丁伯松老师执教《玩转课程表》。在课前2分钟的七彩大舞台上,学生展示乘法口诀的背诵,紧接着丁老师用小聪明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引入课程表,学生仔细观察课程表的结构,发现有星期、节次、科目三个部分,引导学生计算方格纸中一共需要几个格子才能制作课程表。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计算出需要的格子数,并尝试着自己写出课程名称。遇到不认识的字,丁老师从字的结构出发“跨学科”教学汉字的书写,融入语文、美术等学科知识,制作完一张属于自己的美丽课程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南京市清润小学王梅老师执教《有趣的方格游戏》。王老师从俄罗斯方格游戏引入,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图形的相同之处。方格数相同,周长可能相等可能不相等,学生自己动手拼出相应的图形,计算它的周长,接着考虑方格数不同,周长相等的情况,在指定图形上添上小方格来使周长相等,又可以去掉小方格来使周长相等,在变化丰富的方格游戏中感受图形的魅力,进一步理解测量的意义。
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陈丹丹老师执教《有趣的排列》。学生从观察图片中物体的排列规则开始,发现图中是两种物体的间隔排列,学生运用“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数学语言来完整地描述规律,培养学生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现象的好习惯。
南京外国语学校青奥村小学杨秀丽老师作了题为《借“疫”思课,因“需”设教——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探究与思考》的讲座。杨老师提出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不仅可以利用教材资源,而且可以利用多方面的课程资源来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比如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关注疫情发展,通过《自制口罩》主题活动“活”用身边资源,将疫情多维信息“改编”设计活动,有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促进数学作业微变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感知生活的温度。
由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艳老师进行点评。刘老师首先指出,《玩转课程表》基于数学学科特点,跨学科融入语文、美术等学科元素,课堂层次感强,趣味性高,学生学习投入度很高,通过玩转课程表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刘老师对丁老师的课堂表现表示认可。接着,刘老师肯定了王老师的课堂交流自然流畅,学生的分享意愿高,在提问中可以简化问题,在图形的比较中锻炼思维能力。随后,刘老师对于陈老师设计的操作活动给予了肯定,也提出要花时间让学生去说明问题中的原因。最后,刘老师指出,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真实情境去设计实践活动,让活动与生活更贴近,真正的实现“做数学”。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研究课和讲座的形式,为老师们后期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许多新思路。相信老师们能落实新课标,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数学问题,提升学习品质和核心素养。
(供稿:谷嘉雯 编辑:滕国庆 审核:袁哲)